特首財爺矛盾重重 言過其實
特首財爺矛盾重重 言過其實

外界的評論,總是喜歡挑弄所謂政府內部的矛盾,尤其是行政長官和財政司司長的理念不同。

財爺埋單 小心超支很自然

是否真的存在分歧,不是本人討論的範圍。就算本文充分舉證,這種矛盾之說也不會完全平息。但從今次財政預算案的內容來看,基本上是做到財政司司長之前的說法,就是財政預算案是為行政長官的施政作財政上的支援,也就是所謂政策主導。而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的角色和關係,也就相當清楚。

如果財政司司長是負責為政府政策「埋單」,那財政司司長小心考慮,口袋的錢是否足夠「找數」,是很自然的現象。這種角色上的分工,如果簡單定性為矛盾,是有點言過其實。

而從今次的預算案中就可以顯示出來,預算案完全為行政長官推行的政策作財政上的支援。所謂矛盾,其實也沒有甚麼實質上的支持。

今次的預算案,除了為已經成形的新政策作財政上的支持,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所謂一次過的寬減,兩者其實是存在一種替補的效應。如果政府政策的恒常開支做到平穩,而收入又因經濟暢旺而大增,那就出現巨額盈餘。

這些盈餘也會衍生出龐大的政治壓力,要求雨露均沾,回饋社會,又或者減免稅項和收費。而這部分,就是可以由財政司主導。但如果政府恒常開支增加,盈餘的數字減少,那財政司司長可以操作的空間就會減少。

就以今年為例,因為要為行政長官之前推行的政策埋單,那儘管仍然有一定的盈餘,但數額已經減少。所以當政府開支愈是恒常化,愈是政策主導,財政司司長可以主導的空間自然收窄。這只是很簡單的加減數問題,而不是甚麼嚴重的矛盾。

對於未來的財政狀態,香港在正常的環球經濟情況下,起碼在未來5年,都可以維持穩健的收支平衡。近憂可以說是沒有,但遠慮則難以避免。今次預算案的其中一個主要篇幅,是落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建議。

小組在去年6月成立,對香港長遠的財政作出分析和規劃,小組其中一個分析是預警未來香港有可能出現結構性赤字,這個預測其實很簡單。

支出跑贏收入 盈餘坐食山崩

首先根據過去的資料,去預測未來開支和收入的增長幅度。正如財政司司長所言,在未來幾年,香港仍然可以有相當的盈餘。但因為人口老化的影響,單是教育、福利和醫療三個範疇,以保持現有服務水平為前提,每年開支增幅是百分之五點三,但收入增長只是估計有每年百分之四點五,中間兩者差了零點八個百分點。這個差距,最終會把現時那幾百億的盈餘水平吃掉,形勢就好像一把打開的剪刀一樣,一過了那個平衡的交叉點,就進入赤字區域。因為這個赤字只會愈來愈嚴重,那就是所謂結構性赤字。

小組第一個假設是按照現時服務水平推算,那已經是最正常,甚至是保守的情況。如果再適度提高服務的水平,那麼出現結構性赤字的日子就會推前,也是由最保守的15年後,推到最極端的7年後。

推算有局限 經濟增長可阻財赤

考慮這些推算,必須要明白其背景和局限。這些背景和局限,就是做了許多假設,例如稅率和稅種不變,生產力也是如前,另外經濟增長也在之前的估計水平。但這些假設,基本上只是假設,可以完全通過政府政策去改變。

如果經濟增長可以多一個百分點,政府稅收就馬上有相應的增加。又或者政府的儲備可以作更進取的投資,那零點八的差額,就馬上可以填平。那剪刀就不再張開,而是收合了。

原圖:wenweipo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3月1日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