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觀乎今屆選舉創下47%的高投票率,競爭異常激烈,許多政壇老手意外「下馬」的同時,也有不少初生之犢爆冷「入會」。各個當選人近日頻頻亮相,大談他們的願景,予人耳目一新之感。這一屆選舉,至少可歸納出如下三點啟示。
一、絕少參選人標榜自己曾經佔中。去年的相若時間,香港正爆發有可能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違法抗爭行動,姑勿論主事者和參加者所說的目的如何崇高,但這79天為市民帶來的不便,卻絕對有着無可推卸的責任。未知是否參選人也意識到社會普遍不接受佔中,無論當天曾經參與,或是曾經表態支持佔中的參選人,在整個選舉工程中幾乎沒有主動重提這件擾民之事。
二、激進勢力全軍覆沒。如上所述,今屆選舉中,絕少參選人以佔中作招徠,但總有些人冥頑不靈。猶記得區議會選舉接受報名時,佔中三名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便曾大鑼大鼓的為其中兩名佔中活躍分子撐場助威,最後該兩人只落得慘敗而回的下場。
至於熱血公民、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等激進派政黨,連同其餘激進行動的主事者合共有20餘人出選,最終亦是全軍盡墨,無一當選。選舉的結果已清楚帶出一個訊息——激進不受社會所接受。
三、當選青年已放下佔中包袱。為期79天的佔領行動,參與者和支持者絕大部分為年輕人,這是社會應當正視和重視的。
令人安慰的是,在一年過後的這場區議會選舉,雖然我們看許多年輕人參選,最後成功當選,但包括泛民政黨中的新生代或是稱為「傘兵」的年輕人,均放下佔中的包袱,主打民生議題和地區管理。
筆者也年輕過,對於年輕人的參選和當選,實在不無感動。猶記得選前幾個月,差不多天天均親眼見過一名年紀甚輕的參選人每天充滿熱情和幹勁,積極向街坊和途人揮手,尋求支持,偶爾當然會停下腳步聆聽對方的訴求。他的每一票,是靠努力而非靠什麼政治立場得回來的。
區議會的其中一個最主要職能,乃是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基本上就是所謂的民生事。過去一段長時間,香港一樣存在不同政治立場的朋友,但大抵仍是以「民生為先,政治在後」;惟直至近年,我們在議會內外卻看到很多政治拖垮民生的例子,這無疑是令人遺憾的。
佔中這場大病已成過去,一個又一個社區需要的是切切實實為民做事的區議員,而不是只懂高呼政治口號的政客。文末,謹期望每名當選人都緊記他們在這個幾個月來向選民承諾過的東西,真正做到以市民福祉為依歸。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2月5日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