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上環皇后大道西,近荷李活道口的美華旗袍,櫥窗的裝飾仿佛停留了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儼如把旗袍的盛世封存了一樣。訪問當天下午4時多推門進去,師傅連忙道歉,問我們可否20分鐘後再來,原來他還未吃午飯。後來得知,雖然美華旗袍的櫥窗中寫著營業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6時,但師傅一星期七天,每天6時後仍留在店子工作。
現在打理美華旗袍的,是65歲的簡漢榮,美華旗袍是他父親在二十年代在香港創辦的第一家旗袍店。「當時穿旗袍的潮流在上海興起,及後上海人移民到香港,旗袍文化亦隨之引入。那時幾乎人人都穿旗袍,上班、去街市買菜都穿旗袍。但旗袍也有不同種類,有精緻、在特別場合穿的,也有平實、方便工作和走動的。」六、七十年代是旗袍高峰時期,美華的師傅有30人之多,當中不乏有來自上海的師傅。「上海人較執著、講究,凡事精益求精!」
美華旗袍傳人:就是愛造旗袍!
雖說是繼承父業,簡師傅當初入行當旗袍裁縫,卻是自己的意願。「我真的很愛造旗袍!把布匹剪幾下便造出這麼漂亮的衣服,你說神奇不神奇?」就是憑這份對旗袍的愛,簡師傅由替客人度身、造衫,到現在「一腳踢」,一做就做了40多年。「能為客人造出稱身滿意的衣服,我便很開心;客人明白我們用心為他們服務,我更開心!旗袍有300多年歷史,它代表中國,就如和服代表日本一樣。」
因此,簡師傅仍然堅持人手縫製每一件旗袍,由花紐到裙腳都看得出他工整的一針一線。「旗袍的每一個部分都重要,例如花紐,要屈得生動,那才有觀賞價值。」看著師傅對美感和手藝的執著,不難明白為何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做旗袍師傅要有審美眼光,客人一進門,你便要知道甚麼布料、顏色跟她相襯。同時,旗袍師傅亦要注重與客人的互動,知道她的愛好,便能造一件稱心滿意的旗袍。這些都要靠經驗,做得多,經驗自然累積。不過,你一定要喜歡造旗袍!喜歡造旗袍的話,造出來的旗袍便一定漂亮!」
長情、人情 一代一代做下去
回想起旗袍的全盛時期,美華旗袍人才濟濟,簡師傅說,店中上下就如一家人。「我們的裁縫從來都不吵架,永沒『跳槽』,『沙士』時照樣加人工,大家相處和睦。」不過,天下無不散之延席,在歐美服飾流行後,穿旗袍的人越來越少,師傅走了一個又一個,只留下簡師傅守業。「現在樓面到洗廁所板都是我一人擔當!」他笑道。
簡師傅說,他做的是「一代一代做下去、長情、人情」生意。從前的顧客的孩子,長大了,結婚時來找他造旗袍,生下孩子,帶孩子來探他。往日為顧客造的旗袍,不時會拿來找他修改。「我造旗袍,可放寬或收窄10磅的,不會因胖了或瘦了而不合身。一件旗袍用上這麼多功夫,不能這麼輕易就丟掉!」
處世六載,簡師傅的人生經歷不會少,但他就只愛談旗袍。「我小時甚麼運動都會玩,不過沒有一樣行,就只會造旗袍。我很喜歡造旗袍,會造到造不到那天為止。」
歲月催人老 但親手造衣熱誠無減
簡師傅個子高,總是滿臉笑容,很難想像眼前是一個年過60、做旗袍裁縫做了40多年的人。只是,簡師傅愛不時提醒我們,歲月催人老。「你看我臉上這些斑?這是老人斑!我近來短暫記憶好像差了,甚麼都要寫下,不像從前,每晚睡覺前腦海中都記得當天的每一張訂單,每個客人的旗袍要甚麼款式的,客人的名字我統統都記得。但現在,街上有人叫我,我都會忽然想不起他的名字!」簡師傅笑著道。「有時下班追巴士,巴士站就在店子外面,但我回到家仍在喘氣!真的老了。」
是老了,但簡師傅對親手造衣的熱誠完全無減,他自己穿的衣服、內衣褲、太太穿的衣服,都是他造的。「太太從前上班的衣服,每一件都是我造給她的!」愛妻的簡師傅自豪地說。「我不買衫,因為怕撞衫,而且衣服不合身,怎麼穿?我是造衫的,當然對自己穿的衣服也有一定要求。」
訪問完畢,都已6時,師傅還有客人來試身,不知下班是何時。我們說打搞了,師傅說多謝我們聽他說故事,臨走前還祝我們人生路要走得精彩。承你貴言,簡師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