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夾心中產需要政府支援
【讀者來稿】夾心中產需要政府支援

香港的中產往往都是「交稅多、福利少」的一群,經常在政府的施政中被忽略。今年的施政報告以支援香港基層市民的政策建議為主,包括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2蚊長者乘車優惠等等。可是,能令中產直接受惠的政策卻不多。

一般中產人士家庭月入二至五萬左右,但中產人士要交稅、供樓、子女教育開支、供養父母,再加上日常的衣食住行的開支,實際的可支配收入不多。因此,每年財政預算案都是中產人士寄望有紓困措施的時機。財政司司長近日不斷放風指財政預算案要「減甜」,經濟向好時,政府要減低財政開支等等。

但實際上,中產家庭是香港社會的夾心層,他們的經濟壓力大,又要照顧子女、父母,亦要交稅以支持政府去支援基層市民及投資未來。在財政預算案中,民建聯期望政府推出寬免全年差餉、減免薪俸稅及提高各種免稅額,以及寬免利得稅和商業登記費以支援中小企等等,減輕中產人士交稅的經濟壓力,令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更好地安居。

政府可考慮分階層去推出退稅、退差餉的措施。例如家庭月入少於數萬的中產家庭方可獲退稅、樓宇估價少於某個水平的單位便可獲減免差餉等。這些既能令夾心中產得以減輕經濟上的壓力,亦可確保公帑得以用得其所。

其次,擴闊薪俸稅的稅階,令夾心中產能以較低的稅率繳付薪俸稅,亦是一個減輕夾心中產壓力的政策建議。增設子女教育開支免稅額既能增加經濟誘因令父母提供更多教育予小朋友,投資於未來。同時,亦能減輕中產人士的壓力,這亦是一個不錯的政策建議。

另外,關愛基金為基層家庭的學前特殊教育提供財政支援。但中產家庭同樣面對學前特殊教育學額嚴重不足,令他們要自行為子女報讀私營課程,務求令子女們不再「輸在起跑線」。現時,政府提供的學前特殊服務學額只有6300個,但輪候的人數往往超出上限。於2013年全港約有7000名弱能兒童輪候政府學前特殊服務,平均輪候時間由一年半至三年不等,可見社會上有不少有需要的幼兒及家庭。學前特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協助他們將來融入主流教育及社會的核心關鍵,政府應大力增加學前特殊教育學額,並提供財政支援予夾心中產家庭,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中產人士為香港社會的重要一分子,要多方面更關顧他們的困境和需要。特別是月收入不高的中產人士,政府更應從稅務上和財務上支援中產家庭,令他們在香港安居樂業。

本文作者為觀塘區議員顏汶羽

原文轉載自《成報》 2014年2月12日

原圖:網絡

更多花生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