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衙門流水的官
鐵的衙門流水的官

特首處理兩位局長的人事調動,一如所料,泛民趁機口誅筆伐,但令人意外是官場及部分建制中人竟亦大有微言,認為對兩位退任局長不公。公道自在人心,其實歷史日後自有公允評價。

經一塹,長一智,日後處理人事任免,特首應加強內部溝通,為了求變而易角,因時制宜,但政通與人和同樣重要。近日的鉛水風波是最佳例證,風波初期官員步履未穩,稍有失誤,迄今各政策局都合作無間,積極、認真應對一浪接一浪的考驗。只有內閣步履一致,互相補位,才能事半功倍。

平心而論,監察政府施政,是以行使公權力為準繩,以判斷是否有人濫權,否則鐵的衙門,流水的官,沒有誰是不可取代,政府內閣易將本是平常的政治運作,旁人無從置喙,外國政府反對派甚少評頭品足。今次事件反映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不少人對問責制這道「旋轉門」,仍是一知半解,對現實政治的認知水平,仍處於不成熟的階段。

反而換人背後,特首急急易將,為何把公務員及民政事務放在首要任務?當然是因區議會選戰接近,乃明年立法會的前哨戰,更反映到地方行政一直大權旁落,多年來任之由之,已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改革地方行政,不但是當務之急,更是刻不容緩,若地方行政不能徹底打破地區利益,不能跳出狹隘視野,政府大力推動經濟民生事務的努力,根本是徒勞無功。

民政工作,換上有28年區議會經驗的劉江華掌舵,統籌18區政務專員發揮應有的功能,大力協助重大施政及各項基建計劃在贏取民意及支持,才能有效找土地、建公屋、推動橋頭經濟、改善交通和環保設施等,要排除萬難,更要看官民互動,如何在地方上有一番新作為,新一屆區議會更可大展拳腳,生得逢時,明年起區議員薪津加三分之一,各區獲新撥1億元額外資源,政府鼓勵區議員多出外走走看看,每年增多1萬元海外考察津貼等,區議會「水頭充足」,獲龐大公共資源,也是成為各黨派兵家必爭之地的因由。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5年7月28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