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香港菁英會會員盧鎮威
近日一宗「五呎工人廁」新聞成為熱話,網民紛紛表示難以置信。筆者從事建築業多年,確見近年單位設計愈發新奇,在此淺談箇中原因。
香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政府曾提出多個解決方案,如發展綠化帶、填海、改變土地用途等,卻因過去一些具爭議性的施政失去民心,以致部分方案雖不失可取之處,市民仍懷疑政府是別有用心,於是群起反對。要增加樓房供應,連最基本的土地也沒法解決,故面對土地供應問題,政府可說是四面楚歌。
另外,政府近年同時推出大量基建計劃,令原本已人手不足的建造業雪上加霜,承建商只能不斷加薪搶人,大大加重建築成本。基建計劃失衡,原是因為議員於財委會多次拉布,以致撥款皆於最後關頭通過,令政府於基建時間表上大失預算。然而,政府未有靈活調動議題及重整基建計劃時間表,令問題惡化。
建築師、發展商原該各司其職,設計並提供合理舒適的單位;屋宇署亦應盡把關本分,實現市民安居樂業的理想。但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令土地供應不足及建築成本飆升,而發展商在商言商,為了最大化利潤,往往會於法例許可下用盡可發水空間,各式奇則因而產生。從業主的角度看,自然也寧可多幾呎家居空間,故「五呎工人廁」原本甚為刻薄,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居然也顯得無可奈何。
若要徹底解決問題,政府於重建市民信心方面責無旁貸。只因施政受質疑,便指摘市民及政黨搗亂,只會令官民關係進一步惡化。而市民監察政府本是無可厚非,但過分不信任政府並且逢政府必反,難免令眾多問題無從解決,故市民必須理性思考,香港才能走出困局。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7月23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