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郭偉強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周討論最新的三項控煙工作,並聽取團體及公眾人士意見。三項措施包括,將八條隧道口的巴士轉乘站定為禁煙區、擴大香煙封包或零售盛器上的健康忠告圖像面積、全面禁止電子煙進口、銷售、廣告及宣傳。
將隧道口巴士轉乘站定為禁煙區,對煙民或會引起不便,但就大大保障了非煙民的健康。有關煙包最大面積的兩面,需刊登政府指定的健康忠告圖像,將由現時的50%面積,擴大至85%,並會印上戒煙熱線電話,兩項建議同樣在明年初落實。對於首兩項措施,筆者認為值得大力支持,希望透過宣傳吸煙禍害,減少吸煙人數。然而,筆者憂慮煙草商會藉改變包裝來抗衡第二項新措施,例如由長方體包裝,變成近乎正方體包裝,來贏取更多的宣傳面積,因此已要求署方仔細研究。
至於是否全面禁止電子煙進口及銷售,筆者更為關心。作為去年10月在立法會,首位提出關注電子煙發展迅速的議員,並提醒政府盡早制定規管措施。事隔7至8個月,樂見不少團體加入支持規管電子煙的行列,學校團體更極度抗拒電子煙走入校園等等,議題已引起社會各方的重視。
參考世衛的報告,一般電子煙的溶液成分含尼古丁及丙二醇,亦有部分含有甘油及添味劑,吸食電子煙必然會刺激呼吸道,或甚導致癌症。電子煙氣霧雖然沒有傳統香煙的臭味,或者已加入香味吸引消費者,可是卻可能含有毒物質,對孕婦及青年有更大禍害。另有海外國家衛生部門如日本厚生省,早已驗出電子煙有釋放出致癌物甲醛。世衛在去年8月亦已呼籲各地政府規管電子煙,包括禁止青年人吸食及禁止在室內吸食電子煙。現時香港對電子煙的規管近乎真空,只有含超過0.1%尼古丁的電子煙,才須向政府註冊,然後才可在市面出售。不過,由於執法不嚴,近年只有一宗檢控。電子煙絕非天然,卻無列明成分,宣傳上聲稱不含尼古丁及有助戒煙,這種「無王管」情況,亦是令吸食者疏於防範的元兇。食衛局現時大刀闊斧,倡議全面禁止電子煙銷售、廣告及製造等,筆者不會怪責政府後知後覺。但現今社會崇尚查根問柢的精神,政府當局應為本地出售的電子煙器材及煙液進行化驗,這可免被質疑矯枉過正。
近日有團體進行了一個小學生的調查,發現有3.3%小學生曾吸食電子煙,當中有學生僅得6或7歲。青年人是未來控煙工作的主要目標,為免電子煙的門戶效應,增加他們日後過渡成為真正煙民的機會,禁止電子煙風氣蔓延,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5年7月15日
原圖:news.ifeng.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