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諱言,泛民主派確實在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取得較多選票;然而,他們的立場和主張對於香港是條出路嗎?
在這次政改的過程中,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央對「一國兩制」原則、《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寸步不讓的,普選必須是「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底下的普選,如立法會三分一議員不妥協,中央寧願政改方案被否決也不會放棄底綫。可見,如泛民主派擺脫不了心魔,「反對一切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方案」,無論特區政府重啟多少次「政改五部曲」也不會成功,而泛民主派的普選訴求亦只會淪為口號,沒有出路。
經濟民生論述薄弱
在經濟民生方面,泛民主派的願景和論述更加薄弱。總結一句,就是「反對一切大型發展計畫和建設」,特區政府過去提出的多項發展規劃,泛民主派必反對,凡促進陸港經貿往來的政策必抵制,只着眼於社會保障和福利措施,這一種「反發展,拒內地,食老本」的發展觀,算是出路嗎?
有人說,本土論述會是泛民主派的新出路。誠然,藉着激化陸港融合所產生的矛盾,煽動群眾情緒,確實能吸引一些選票。但反對派高舉的所謂「本土主義」,歸根究柢,又是為了區隔陸港兩地,絕非香港的出路。當下的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更可能於未來十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全世界競相趕來中國跑生意,香港作為國際經濟中心,能夠與內地劃清界綫、排斥內地嗎?世界上哪一個國家能夠不受中國發展的影響?可見,所謂「陸港區隔」無非是自欺欺人,香港不會因抵制陸港融合而變得更繁榮,國家也不會因為香港的不合作而靜止腳步,最終受害的是香港人。何況,泛民的專業人士又不敢拋頭顱、洒熱血搞港獨?又會有多少港人願意跟隨激進派「一起革命」?搞不成港獨,所謂的「陸港區隔」始終離不開「一國」,最終,香港成不了獨立的政治實體,以特別行政區的身分自絕於國家的大門外,自我封閉,豈非政治經濟上的自我閹割?
依附於市民的不滿
條條路也行不通,泛民主派的政治空間只剩下消極和被動地,依附於市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不滿了。在這條路綫下,泛民將急劇異化成「為反而反」的反對派或破壞派,換句話說,中央與香港的關係愈緊張,中港關係愈撕裂,特區政府愈弱勢,泛民的生存空間愈大,這還算不算是為民謀福祉呢?說到底,香港行任何背離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政治路綫也不會走得遠的。王光亞主任說過,政改方案是一塊試金石,反映泛民主派對一國兩制的態度,也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泛民又再錯失機會了。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5年7月10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