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香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導致今天嚴峻的住屋問題及影響了香港經濟的發展。在房屋方面,過去5年,私人住宅的每年平均落成量只有9,790單位,較1991至2007年每年平均落成量24,616單位減少60%。基於私人住宅的供不應求,樓價和租金升幅驚人,導致公屋輪候冊的申請宗數高達228,000宗,而較早時白表免補價購買第二市場居屋計劃的申請宗數亦達到66,000宗。近日由獨立調查機構所做的分間樓宇單位調查,推算全港共有約六萬七千個劏房戶,估計高達十七萬人居住在劏房,情況十分嚴重。
除住宅用地外,寫字樓和商舖的用地也不足夠。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長遠需要有充足的寫字樓供海外及本地商業機構使用,而作為一個每年有數千萬遊客及七百萬人口的大都市,香港需要增加商舖供應,才足以應付香港市民及外來遊客的需要。若供應不足應付需求,租金就會上升,企業的負擔就會增加,創業就會困難。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佈2013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連續11年居首位,但報告同時警示,內地城市的競爭力正大幅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正逐漸放緩。報告提到香港商業及商舖的租金的過快上漲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市民的生活壓力,擠壓了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也阻止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而高房價、高租金提高了港人的住房成本,影響生活質素,也令中產難以置業。
總括來說,香港無論是在房屋或商業物業的供應都不足夠,而解決的方法在於增加土地供應。在短期方面,改變土地用途及增加發展密度可增加供應。但長遠而言,發展新市鎮及在維港以外填海才可為香港提供充足的土地以供未來二、三十年的居住及發展。
文章轉載自《信報地產投資網》 2013年5月30日
圖:starferrymusings.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