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前報章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
2015年小一派位大體上已塵埃落定,今年幼低班(K2)的學生家長,已展開新一年度學位爭奪,部分直資、私立學校已截止小一報名及展開首輪面試,參與面試的家長之間,可能「撞口撞臉」都是同一班人,由於報名成本低,報讀10間8間,已成家長的基本盤。問過家長為何報某某某學校,普遍都會答句:「直資囉。」今天的家長替子女撲學校,已無奈到「博咗先,無蝕底」的地步。我以往做記者只奉勸說:「家長們,量力而為。」今天做家長,我會說:「家長們,盡力而為。」
家長盡力而為無可厚非
社會上非家長人士或未感受報讀小一那種不安,當然可以「口響響」說:「今天的怪獸家長,如何如何……」針不到肉不知痛,很多時候明知道學校選學生,實力與運氣同樣重要,動輒3000、4000人之中要選最多200人,平均高達每15至20人取錄1個,比求職面試不遑多讓,家長多報幾間絕對可以理解,這間不中多幾個機會,總不會全部落空吧。不過,照我認識的個案之中,有人報了20多間直資、私立,可惜全軍覆沒,正當懷疑女兒能力或運氣時,結果參加統一派位大抽獎獲中頭獎,派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一條龍直駁英中,家姐入讀後妹妹成為必收生,塞翁失馬,之前沒有着落的徬徨心情,一掃而空。
家長在大約36間私立、21間直資小學之中,應如何選擇,則可按剛才的例子為原則,例如:某某直資小學評價並非一流、地理位置與居所有一段距離、學校附近的環境,甚至學費能否負擔。
家長可考慮,若果獲得取錄會否接受,而放棄派位呢?尤其是直資學校,家長必須清楚接受取錄後,將不可參與資助學校統一派位。過往曾有家長,獲「非最心儀」的直資取錄後放棄派位,結果入讀後感到後悔,倘若家長只為報學校而「面試熱身」、「面試練習」,我奉勸大可不必。
須考慮能否適應跨區上學
由於歷史因素,新界等地區的直資、私立學校數目普遍較少,北區是「零直資」,屯門只此一家,該區的家長在此階段,幾乎都需要跨區報讀,地理位置會否令學生每天舟車勞頓上學,是務必要考慮的,不能純為「直資囉」而報,資助學校實在也有不少優質學校,應該以孩子能否適應每天長途跋涉為大前提。
勿破壞親子關係
身為家長,我理解為子女博到盡,學校小一面試一般都採用「低壓力」的遊戲方式,孩子甚至覺得面試幾好玩,辛苦的只是家長奔波及擔憂(我相信絕大部分家長為子女不辭勞苦),至於要報5間、10間或全部大包圍,則是最老套那句「盡力而不後悔」,不後悔的包括切勿破壞與子女的關係,親子關係可是一生一世的。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7月7日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