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筆者所料,在「佔中」和政改之後,反對派已輸掉不少溫和市民的支持,加上其政治路線和主張毫無出路可言,反對派的聲勢和動員力勢必大不如前、一落千丈。剛剛過去的「7·1」大遊行,從電視畫面可見,遊行人士於最高峰時也站不滿兩個維園足球場,而由反對派和警方公布的數字均顯示,今年的參加人數是7年來的最低紀錄和歷來第三低的紀錄,參與人數較去年大跌八至九成。試問一下,這算不算是反對派集體否決政改方案後,市民要求票債票償的先兆?沒有無緣無故的相聚,也沒有無緣無故的離棄,如廣泛市民認同反對派的行動,支持「佔中」、「拉布」、「燒基本法」、「襲擊內地客」、「旺角鳩嗚」、「否決政改」等,遊行人數怎會反而減少?
說到底,反對派就是犯下了「背離群眾意向,背離群眾利益」的政治錯誤,愈走愈激,低估了港人對社會秩序的重視和務實態度,竟不惜損害香港的利益來向中央討價還價,既然港人的家在香港,又豈會盲從附和?反對派在過去一年既發動大型的違法「佔領」行動,又意圖以「拉布」的手段阻礙政府施政,更拒絕接受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憲制要求,所舉出的口號愈來愈極端,甚至公然於大型集會焚燒基本法,其態度和手段根本與「搞政治革命」無異。
問題在於,「政治革命」不是隨隨便便搞得成的。綜觀世界各地的歷史經驗,政治革命的背景往往是經濟大衰退,百姓民不聊生。然而,香港當前的經濟狀況實在不錯,失業率處於回歸以來的最低水平,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大致抑制了通脹率,市民入息中位數連年上升,貧窮人口不斷減少,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有成功發動政治革命的土壤嗎?反對派無視現實狀況,無事生非,以為愈激進愈吃香,又怎會不被群眾唾棄?近年,反對派的青年團體喜歡穿上印有「生於亂世,有種責任」的襯衣參加遊行,但筆者更留意到,最近有部分愛國愛港團體穿上「生於盛世,有種責任」的襯衣參加集會,表達另一種聲音。到底香港正處於亂世或盛世?我們應守護香港還是搗亂香港?客觀的市民自然心中有數。
如反對派繼續執迷不悟,執意以「反中央、反特區政府、反發展」為其政治綱領的話,他們的政治生命只會愈來愈萎縮,距離盡頭不遠。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在深圳講得很清楚,政改方案是一塊試金石,反映反對派對「一國兩制」的態度,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最終,反對派還是選擇了「死硬派」和「頑固派」的一邊,香港難免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價撥亂反正,實在教人嘆息。
香港並非容不下反對派,但反對派必須是「建設性」的,而非無視政治和憲制現實,做妨礙經濟、民生和民主發展的「破壞性」反對派。「建設性」反對派應積極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並以香港的繁榮穩定為依歸,協助特區政府依法和依民意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畢竟,在「一國兩制」下,與國家對抗注定沒有出路的。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5年7月4日
原圖:晴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