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在立法會被否決,相信很多人都感到遺憾。下屆選舉特首將繼續由選委會決定,反對派入圍的機會將微乎其微,港人也無緣直接參與。政改失敗後,普選問題將會束之高閣,讓各政治派系和廣大市民能夠冷靜地思考,評估得失,等重啟政改諮詢時對自己的要求有所調整。
政治從來都是一門妥協的藝術,鮮有以鬥爭的方法取得成果。反對派寧可走上街頭抗爭而拒絕與中央溝通,結果一敗塗地。如果他們認為否決政改方案是一次代表民意的勝利,那是自欺欺人。根據一個讀者向我反映:投反對票的28位議員代表166萬張選票,其餘的42位議員代表117萬張選票。假設香港合法選民共有五百萬,166萬張選票只佔總數的33%,民意的基礎仍然薄弱,缺乏代表性。
香港市民長久以來對政治都顯得十分冷淡,錯誤地以為政治乃別人之事,不必管。殊不知,你不管,別人便替你管,縱使事與願違,也要承受結果。以這次否決政改為例,那些願意接受政府方案的眾多市民會眼巴巴地看著反對派一意孤行地將方案推倒而無所作為,難道真的符合你的初衷嗎?只是由於你〝不管〞,〝管〞的權利才被人搶去了。受了這次教訓之後,在下屆選舉立法會代表時,你千萬不要放棄投票的機會,將那重要的一票投給一個能夠真正代表你利益的候選人。
政治也是實力的較量,當大陸在經濟方面對香港的依賴性愈來愈小時,香港便失去了談判的籌碼。曾有民主派元老和港英年代高官,忽略現實因素,不辭勞苦,千里迢迢跑到「華府」與「英京」去投訴中央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罔顧香港推展民主之願望。其實「黃大仙」便在眼前,何必捨近求遠?後進的民主派因受到他們前輩的影響,也拒絕接觸代表中央的中聯辦,誤信與自己人商榷是向強權低頭,出賣香港利益。難道與外圍勢力勾結便是「愛國愛港」應走的路嗎?
政治也像一門投資,市場千變萬化,必須冷靜分析,把握時機,可進可退。平心而論,政府提出的選舉方案縱未完全符合理想,總比現行制度優勝。接受了可看作「少輸」便是贏,何樂而不為?
從這次政改失敗吸取教訓,亦可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原圖:星島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