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20個月,政改「五步曲」卻只走到第三步,便因在立法會遭否決而落幕,其間經歷的驚濤惡浪,多番令社會瀕臨撕裂內耗的險境。
後政改2拐點 建制應整固躍進
本來,風波既已平息,傷口便應速予彌縫,全面休養生息,尋求大亂變大治。然而,建制先在表決時「蝦碌」,繼而出現失控式的內訌,出現後政改的第一個拐點;至於泛民在後佔中後一盤散沙,需靠捆綁以圖勉強維持局面,但湯家驊在表決後退黨辭職,則瞬間浮現第二個拐點。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作出「8.31決定」,加上佔領行動和不合作運動的正面衝擊,繃緊的形勢,逼迫建制團結一致,特別是在政改案審議期間的發言策略,全面掌控審議的進度和主導,一掃近年鬆散捱打的頹風。
可惜,集體離場事件的低級意外,雖無礙於大局形勢,但社會觀感拙劣,亦一下子將多年積存的私怨內爭全面爆發。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經此一鬧,壞消息出盡,只要相關各方能痛定思痛,重整隊形,建制可望如火浴鳳凰,整固躍進。相反,若仍冥頑不靈、不思改進,恐會把香港拖進沉痼的深淵!
湯出走 泛民板塊移動警號
至於湯家驊事件,令人深感惋惜,但卻絕不意外。畢竟,這隻泛民孤鳥,與漸走偏鋒、乖離創黨理念的公民黨,隙縫已現,分道揚鑣已屬必然。不過,選擇在政改表決之後才落實,也許是有意擔當政局邅變的分水嶺,已為泛民的板塊移動,吹響了戰鬥號。
公民黨在2006年創黨時以溫和中立自居,黨綱既沒提及平反六四,亦未寫上普選時間表,只提出「應該盡快落實雙普選」。
可惜,這個以「公道自在民心」自許的政黨,未到10年便已自我打倒,由溫和轉為激進。變幻原是永恒,但最終是提升生命力,還是自毀長城?
今天,湯家驊出走,會是黯然敗走,還是迎難轉進,為溫和泛民另闢新出路?變數甚多,還需再觀察;但其影響卻已超越其個人榮辱進退,而是關乎香港的民主運動,以致整體政局的發展方向。
票債票償籌碼 制衡各黨私慾
第一,佔領行動從溫和走向激進的路綫示範,因泛民迴避檢討,已被認定為泛民主流方向,會否因湯家驊出走而作出調整,與溫和理性,以及爭取與中央務實接觸的聲音,得到適當重視?還是溫和力量再被清洗圍堵、抗爭行動日趨激烈?將會產生天與地的後果。
第二,大家都在期望隨着政改落幕,各方放下政治包袱,重新聚焦經濟民生,能否如願?政治內耗能否止血?端視各政黨政客,能否放下一己一黨的利益,而以整體社會利益為念?就此,500萬名選民將以「票債票償」作為反制。
第三,泛民會否將湯家驊辭職補選,操作為「辭職公投」,並且取代內部意見紛雜的「何俊仁辭職公投」,從而挑起新的政治爭拗,將會是檢視泛民是否以香港為念的硬指標。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2015年6月27日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