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攘多時,政改方案終到表決時。然而,隨着「五.三一」深圳會晤,中央官員亮出政改底綫,在最後一輪與政改三人組對話上,泛民亦鐵了心反對到底。一切都似已成定局,不少輿論亦將焦點放在「後政改」的收拾殘局之上;但有一個核心問題需予正視,就是握有關鍵少數票的泛民議員,有否求同存異的識見,以及不甘受捆綁、敢於承擔的政治道德和勇氣?
泛民政團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代議政制計畫,三十多年有合有離,但意向清晰,就是山頭林立、誰也不代表誰。試看,在二十七個泛民議員中,除三人屬無黨派外,其餘來自九個政團;有一名議員的政團有四個,有兩名議員的政團亦有兩個。如此零散,並非因為政見多元,只因他們自主性強,凡事要求自己「話事」。
齊進齊退為求自保
不過,在政改問題上,溫和泛民一再自我矮化退讓,即使一再被攻擊奪權,亦甘於自綁兼腦殘,尾隨學生和激進泛民的指揮棒起舞,沒膽說不。有分析指,他們絕非為求顧全泛民大局而自我犧牲,而是着眼於自我小局而不願承擔、拒承風險,借齊進齊退以求自保。姑無論他們最終能否逃過人民審判、票債票償這一關,但政制發展本在領引社會未來的建設性發展,但已政治豪賭的籌碼,更被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和老練但「卸膊」的政客把持操弄,令人憤懣哀戚!
事已至此,泛民議員不能再頭腦發熱、心存僥倖,先要在接受或不接受政改方案之間作出負責任的選擇。當中,既要容許泛民議員對其爭取連任或其個人政治負責,但更要責成他們對選民、社會和下一代負責。
怎樣負責?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早前在網誌,引用老子《道德經》中「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的教誨,不點名地提醒泛民議員及其支持者,拿出勇氣作道德選擇,將智慧用於「不敢」,放棄偏執。他更強調,政治是可行的藝術,民主政治也是可行的藝術,若無視現實,不顧民意,不知妥協,始終走不出死胡同。需強調,若你要為理想殉道,我尊重亦同情;但若你只因怕被責難而要我做陪葬兵馬俑,我會鄙視兼反抗到底!
真假普選鏡花水月
民主從來沒有一個清楚的定義,真假普選更是鏡花水月的「離地」爭拗,只有到手的投票權,才是真正的公民政治權利,亦是實現民主的必然階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今天的香港,已沒有本錢繼續延宕蹉跎,或者被部分人士自綁自閹!
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有這樣的一句名言:「管治,就要敢於抉擇」(To govern is to choose)。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亦指出,被捆綁的人應在政改這個關鍵時刻,有勇氣脫離這個捆綁,讓政改方案可以通過,並且推動香港經濟民生向前發展。
政治博弈並非單純的爭凳仔遊戲,當中有理念有承擔。希望特區政府不逃避爭議,迎難而上,敢於開拓;更希望泛民能以大智慧和大勇氣,作出適切抉擇。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5年6月17日
原圖:city365.c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