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選游說工具
錯選游說工具

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理事陸瀚民

網上攻防近年已成為游說公眾的一大戰線,然而輿情的主戰場仍在現實世界。政府推銷政策有慣常「三寶」:一、以免費空間播放宣傳短片;二、官員接受清談節目訪問;三、出席公開活動順道回應。可是,每遇大型游說公眾運動,政府官員的方法常惹批評。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錯選游說工具。政府宣傳清單內老是出現開篷巴士,由上次政改起錨到今次也派上場,但選過立法會的朋友都會知道,開篷巴士的用途只有三個:運輸、向群眾揮手、嗌咪。前兩個功能無助游說群眾,而嗌咪則是call for action,例如呼籲前往票站投票。因此,巴士巡遊的問題不是「離不離地」,而是錯用游說工具。另一經典例子,是當年運房局為高鐵項目在網上論壇開設短命FB專頁,最後只獲惡評。

二是缺乏sound bite。高官落區,「多謝你咁大聲」或「講完」等動氣言論可免則免。是次高官落區游說市民支持政改,電視的畫面卻只見高官們語塞於民間智慧的不同比喻,例如「揀老婆論」和「摸和好過出銃」。其實坊間有不少比喻可以借用,例如「加住部分人工先,你要唔要」,又或是有一位醫生說「縱使藥物不能根治,暫時續命的藥你要唔要」等。在媒體高度壓縮的年代,sound bite要易明到位,擲地有聲,才能搶入腦袋,例如反對三跑的「一條跑道等於二百九十萬次通波仔手術」或「等於可為全港公屋住戶交租十年」,淺白而嚇人。建議機管局也可多用比喻,與其說三跑五十年收益達四千多億元,不如將四千多億元換成興建三十三萬個公屋單位,以形象化的比喻應用在游說工作,既方便又入腦。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5年6月15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