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幫兇
新聞幫兇

兩星期前在這小欄發表了一篇文章《從此,不做不錯》,引起軒然大波,不同意見者執着中間一句無限發酵、傳媒幫忙歪曲演繹,把事件擴大成政治風波,那篇文章更被標籤為「傷口灑鹽」之作。

今時今日,要把一個人整死或者捧紅,實在太易。香港人忙,已習慣吸收過濾訊息,原文如何?原事件是怎樣?大家沒時間深究,總之有人下結論:她傷口灑鹽、她盲撐警,一把鹽花、一個「盲」字,已隱含是非判斷,在你心底,打了個負分。

至於記者的責任,已不是辨真偽,而是為一早立的論找證據。我舉一個例,大家就會明白,以後對待記者,也懂得該如何小心處理:

有一回,我收到某公信大報記者來電,她劈頭就問:「梁振英剛剛在行會會議前的發言中,明言來屆會選特首,你怎麼看?會支持他再參選嗎?」

我覺得奇怪,政改風頭火勢,梁振英會說這些話?我半天都在忙,沒看新聞,不知他的發言究竟說甚麼,最重要是梁振英再選特首與我何干?於是告訴記者,我手頭沒資訊,無話可說,匆匆掛線。

為了解答心中疑團,我特別上網找行政長官當日的官方發言全文來看,那個所謂的再選特首言論,原來子虛烏有,特首當時為答記者的提問:「下屆會不會參選特首?」曾經說過這種保險的話:「現階段我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

如此一句話,就被記者演繹歪曲再簡化成為一問:「他說再選特首,你點睇?」翌日看新聞,很多人中招,大家答了許多不同的看法,林超英認真地想、梁家傑積極地鬧,一眾人糊里糊塗,幫記者成功「造」成一單新聞。

所以,千萬不要聽記者一面之辭,他們口中的「某某這樣說,某某這樣寫,你點睇?」通常就是他們一早預設的新聞角度,不過想借你把口把它表達出來。

如果你說的不夠精警,記者甚至會為你度身訂造幾句標題,如:「某某說這些話,你覺得他是不是在你傷口灑鹽?」你一答是,就中招,你就成為造新聞的幫兇。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5年5月28日

原圖: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