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唔得」僅心魔 勿窒礙普選
「一定唔得」僅心魔 勿窒礙普選

政改方案出台後,特區政府以「2017一定要得」為口號,甫即引起二次創作,甚麼「一定唔得」、「一定死得」,連可愛的麥兜也被人擺上,大唱反調。然而,「一定唔得」背後有甚麼理據?如果「真係唔得」,對香港未來有甚麼影響?

早講明愛國者治港 何來欺騙

思考這些問題,必須實實在在地分析,而不是流於口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於5月20日舉辦了「普選行政長官為甚麼『一定要得』」研討會,會上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就針對坊間這種「唱反調」,說了一番實話,破除某些人政治上的虛妄心態。

劉兆佳教授認為反對者所說的理由主要是一些「心理因素」,實際上站不住腳。例如有意見覺得中央「欺騙」港人,方案有「篩選」。劉教授指出「提名委員會」的設計於1990年頒布的《基本法》中早已列明,而鄧小平和其他國家領導人亦有言在先必須由「愛國者」治港,這是一向的說法,中央何來欺騙港人?

社會有一種心理是認為政改方案不符合「真普選」理想而憤憤不平,劉教授指出假如所謂「真普選」是在投票權、提名權、參選權方面沒有任何限制的話,則全世界都沒有這些人口中的「真普選」。事實是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普選制度都沒有達到民主化的「終點」,隨民主理想和人權觀念的不斷更新,選舉制度的改革是一個無休止、不斷追求的過程。西方國家內持續不斷地對現時選舉制度的批評可為明證。如果因為未如某些人的心中理想,心心不忿而否決方案,是否一種務實、負責任的做法?

袋住先非袋一世 不袋就一世

有意見認為根據目前的政改方案並不能讓市民有選擇,但劉教授認為這種說法是基於錯誤的假設,過分武斷。事實上,中央並不願意見到所有候選人都一式一樣,都不是香港人能接受的人,以致港人沒有選擇。在目前政治對立和緊張的情勢下,中央更希望特首候選人可以獲得香港人的接受並發揮團結社會大多數的作用。

泛民議員大肆宣揚「袋住先」就會「袋一世」的信息,劉教授對此不以為然。他指出「袋住先」後,經過日後更多的政治參與,香港人對進一步民主化的慾望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從而推動未來優化特首普選方法。如果政改方案不通過的話,「袋一世」的很可能是現時由1,200位選舉委員選出特首的安排。如果市民擔心中央操控特首選舉的話,更應該通過政改去改變現時的選舉方法。

如果2017「真係唔得」,對香港有甚麼影響?香港將陷於管治困境,從而窒礙經濟及社會發展等觀點已經早有討論,劉教授指出對於一直支持推動香港民主化的市民而言,方案不獲通過,反而不利民主發展。有人主張不通過方案,將來有機會爭取到更好的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劉教授認為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政改被否決後,可預見的是香港的政治環境會進一步惡化,究竟何時會出現一個對政改有利的時機,沒有人能準確預測,但劉教授認為不會是未來5年至10年內的事。如此,不但行政長官普選遙遙無期,連帶立法會普選亦遙遙無期,香港民主發展會陷入長時間停滯不前的局面。

拉倒政改 民主派更分化與激進化

尤有甚者,政改否決後將會使中央與民主派關係更為惡化。劉教授認為中央視政改方案通過與否,為測試民主派有沒有意願改善與中央關係的試金石。不通過政改方案會被理解為民主派堅持與中央對抗,挑戰中央的權力,並且不尊重國家的利益。

此外,民主派亦失去左右誰人當選特首的機會,也減少其參與管治、累積政績、強化社會支持基礎的機會,最終難以擺脫「永久的反對派」的身份。如此下去,民主派走向分化、激進化、邊緣化,民主派內和派的處境將會更為艱難。

距離政改表決剩下只有約一個月時間,現在是實事求是的時候,空談理念並不能解決實際的政治問題。香港人要認真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要「過」還是「不過」?「過」則可以2017年手上多一票去做選擇;「不過」則原地踏步由1,200人代大家作決定。劉教授所言簡單而實在,真正支持民主的市民,請大家放下心中的不忿、猜疑,反思一下是否真的希望政改「一定唔得」。

(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5年5月22日

原圖:speakou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