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三十五歲的公屋申請人申請司法覆核,他在九年前以單身人士身份申請公屋,在舊制下原已累積至一百三十多分,預算兩年內上樓,但房委會今年二月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後,調高較年長的單身人士的分數,令他估計要多等二十年後才有望上樓。
有人認為,十八廿二就申請公屋,實在太沒志氣了,是「廢青」,也有人認為,年輕人幹嘛不好好和家人一起住,申請公屋或搬出來住就是個人自由主義和沒有家庭觀念,不是一種合理需要。故此,為了公屋更合理地分配給更有需要的家庭,對年輕的單身申請人作出種種關卡,也是合理的。
私人市場樓價太高了
其實要了解為什麼青年要申請公屋,先要知道私人市場樓價實在是太高了,近一年細價樓升幅達20%,就算新界地區的細價樓成交呎價也突破萬元大關。天價造成恐慌性心理,買樓在年輕人的族群中已發展成不敢奢想的一件事了,再加上對前途不明朗,申請公屋就算是有個保險,就算自己將來賺錢不多,也算是有個安身之所,經濟好一點就綠表換居屋,就算辛苦一點也總算有機會上車做業主。其實這些「買保險」心態的年輕人也是很懂得計劃的人,他們也不會因申請公屋而不求上進,有職也不升,他們只是為未來打算,社會對他們的申請應該公平一點。如果連等公屋的機會也抹殺了,豈不是連這個逃生門也給堵住?怎會不心生怨氣。
對於一些經濟能力較弱的人,政府應將分配給單身人士的單位比例由原來的10%增加至20%。這是實事求是面對單身人士需求的增加,而不是一味玩弄申請機制去限制申請,而增加的是一人單位供應,因為單位的類型不同,對家庭申請的影響應該是有限的。更關鍵的是,如上文所說,其實大多數年輕人收入都會隨工作經驗而增加的,他們的目標是居屋,所以政府應大幅增加居屋的供應至每年一萬單位。
公屋申請排長龍,政府應視之為推動房策動力,凝聚社會更大共識,加大力度覓地建屋,而非不斷玩數字遊戲縮短輪候時間以令問題好看點。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5年5月21日
原圖:巴士的報、kandian.or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