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義烏、我們的普選路(五)
慢牛、義烏、我們的普選路(五)

政府早前公布政改方案,一如所料,各方繼續「企硬」,各自表述。反對者指普選方案並不符合「國際標準」,堅決反對。但成功之路向來獨特、無法複製;若拾人牙慧,就不切實際。筆者希望提供較廣闊的角度(wider perspectives),說明成功的路——就像很多香港及全球的成功故事,都是獨特、史無前例而沒有跟國際「指示牌」行出來的。

新加坡便是一例。早前,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與世長辭。一代歷史巨人殞落,令人惋惜之餘,作為亞洲人,我們亦為這位難得的領袖而自豪。新加坡的成就無庸置疑,但李光耀先生的「威權統治」,打壓政敵,也限制表達自由。不過,若李先生今天仍健在並年輕30年,筆者相信九成以上的新加坡人都會支持他再做總理。有泛民議員指「西方民主就是自由、文明、公平」——新加坡絕非西方民主制度的典範,但人民生活水平,包括組屋,比其民選鄰居如印度、印尼、菲律賓都高。做實事,為民生,最終得到全民認同欽佩,是否只有「國際標準」的路才能做到?教科書(textbook)外的選擇,是否可以走得更遠更好、更全面、更徹底?是否只有某一套普選理論和道路才可上天堂?這聽起來又是否有點原教旨主義的信仰或法西斯主義——只有你的一套才對,其他任何一套都會死人、下地獄?李先生逝世也在港掀起一陣抑己揚人之風。多有論者比較星港成就,慨嘆香港近年遠遠落後。一時間,似乎港人巴不得李光耀是香港「國父」。但其實從無到有、到好、到最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故事,我們實倍數拋離新加坡!40年代末,香港剛捱過二次大戰和國共內戰。當時香港近100%的經濟和就業都靠轉口(entrepot)貿易,偏偏踏入50年代爆發韓戰,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香港無船出入,令全民失業。當時英國飽受二戰之苦,百廢待舉,遑論救濟遠在南洋的小小殖民地香港。

山窮水盡疑無路,但港人憑着智慧、靈活、努力不懈的獅子山精神,轉型輕工業。1950年李嘉誠先生創立長江塑膠廠,到1958年營業額達1,000萬元,賺到第一桶金,轉型地產業務,後來躍升成全球華人首富。到80年代,彈丸之地的香港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地,亦造就了廣東省工業崛起,令廣東省成為最外向、出口最多、最富有的省份,也造就深圳經濟特區。新加坡能影響的主要只有國內,但香港不理任何掣肘逆境,走着獨特的成功路,不但影響自己,更影響全省全國。

新加坡捱過二戰,靠李光耀先生有頭腦、有遠見、有策略的精英團隊,為國民劃出道路,帶領國民前進,固然難能可貴;但香港捱過二戰、內戰、韓戰的三戰之苦,一直都是自己靠自己,不用依賴港督的英明領導;若新加坡有一個李光耀,香港就有700萬個小小李光耀,即使英治時沒有民主制度,自己也能自動走位,有如用之不盡、源源不絕的分子(molecule),為家人及香港創造更好的將來!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5年5月19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