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將近十八年,社會愈來愈民主、開放,但有些港人的思維卻愈來愈保守,有的更把自己的社交圈子和視野牢牢關在香港這個小城市中。還記得在違法的佔領中環行動發生前,香港出現驅蝗行動,有小部分青年人在請願示威期間不時高舉龍獅旗,當時有報章大標題指「香港病了」。違法佔中之後,社會出現反水貨客和辱罵內地旅客等不禮貌行為,有違香港國際大都會主人家的形象。究竟香港是真的病了?還是現今的香港,患上了坊間所說的「佔中後遺症」呢?
中港文化 差距縮窄
近年,本港一些青年人不時在網絡上或日常生活中宣揚排斥內地人的訊息,這也許是因為他們認為內地人落後,與港人在文化上有差異,又或許是因為看到一些與內地旅客隨處吐痰、便溺有關的報道,覺得來港旅遊的內地人影響香港的生,並把秩序搞垮。
無疑部分內地旅客的行為的確是不文明,但大家本是同胞,許多香港人的先輩也是從內地移居到港。大家同樣流中國人的血,為何不能彼此包容和諒解,並以港人身為內地同胞表率而感到自豪呢?回想五、六十年前的香港,物資缺乏,新移民眾多,市民家庭入息水平和知識水平較低,生活艱苦,那時候又何嘗不是到處見到有人隨地吐痰、亂拋垃圾? 否則,政府也不用推行「清潔香港運動」;其後更舉行「人見人憎垃圾蟲」等大型活動。
香港從以前隨地有垃圾,至現在大部分港人都有公德心,是經過數十年去改變和進步。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內地正不斷在進步,內地同胞亦跟時代步伐急步向前。
因此,相信中國在現時堅定不移的改革開放政策下,可能不需五、六十年,便可趕上香港,令中港文化和人民素質的差距縮窄。
香港與內地經濟交往愈來愈頻繁,內地市場也為香港人提供不少商機,所以本港商界都會希望僱員多了解中國,這樣才能夠幫助公司發展業務。作為僱主,若業務涉及內地市場或顧客的話,自然希望僱員認識中國國情和民情,以提高其接待能力。這與在日本工作,必須懂日語,在歐洲工作,須能說一口流利英語和熟悉當地情況和環境無異。
內地交流 拓闊眼界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世界先進城市之一,本港青年人在認識國際的同時,豈能不了解自己國家的人和事。從前,香港主要生意夥伴為歐美日和東南亞國家,不少人會主動去學習當地的生活文化,又或學上當地的語言。現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之一,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強與內地交流,他國的青年人亦開始學習中文。因此,我認為香港一些大學安排學生到內地交流,也是順應國際潮流,以便拓闊學生的眼界和增加其就業能力,政策並無不妥。
大學除了傳授課本知識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育學生的世界觀,協助學生裝備自己,以提升就業和處世的能力,增強獲聘的機會及應付未來工作需要。香港城市大學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錯,畢業生的就業率每年提升,我們校董會成員亦經常為此感到自豪。
可惜,現時香港社會及一些青年人似乎對「內地」太敏感和負面了,只要社會團體舉辦「內地」交流團,便會被指洗腦;特區政府資助學生到「內地」交流,則被質疑是忽然關心年輕人發展。面對全球一體化,認識國際文化是必須的,但在這之前更應該了解祖國文化。若香港的青年人不思進取,最終只會失去優勢,被人淘汰。因此,我衷心希望香港的青年朋友,作為本港未來棟樑,能懂得以理性和客觀的眼光與內地加強交流。
原文轉載自《東方日報》2015年5月15日
原圖:cpr.cuhk.edu.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