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上周以〈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為題發表長文,深入分析一國兩制的政治本質和發展歷史,文內的論據並不是新鮮的觀點,在過去10多年,已經有不同人士提出。今次由張曉明親自撰文表述,其實是把幾個重要的理念再說一遍。儘管這些理念重要,但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的內文中,其實多數都有論及。而今次張曉明也只是再以提綱挈領的形式,重新再論述一遍。反而文章的標題,更起畫龍點睛之效。標題的主要字眼有二:一是「制度自信」,二就是「香港特色」。
「制度自信」說明是好普選
過去幾周,本欄都有全面討論以「袋住先」來形容當下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案的問題,甚至建議改用「袋咗先」來替代「袋住先」,而張曉明則更正名為「制度自信」。張主任之前就曾經用靚女來形容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其實這不過是「制度自信」的通俗版。叫靚女也好,叫「制度自信」也好,不過是反覆說明一個觀點。按照人大常委會8‧31 決定所提出的行政長官選舉辦法,不但是真普選,甚至是一個好普選,又或起碼是在目前香港此時此地,一個最合適的選舉制度。提出「袋住先」講法的問題,就是七折八扣,底氣不足。就像一個推銷員在推銷產品時承認那是次貨,就算肯大幅減價折讓,又或者提供優厚的售後服務,都很難售出。又或者反過來,真的要賣出,就要接受買家訂下很苛刻的條件。現時張曉明主任正式提出制度自信,也就是以充分的自信向公眾提出這制度,用張主任文內的說法,就是現時提出的行政長官普選制度,是合憲、民主、正當和穩健的。
合憲,是選舉辦法以全國憲法和《基本法》為憲制基礎,無論「公民提名」還是「政黨提名」,都不符合基本法的要求。連合憲這個最基本的條件也不符合,那就欲議無從了。
至於民主性,現時建議的方案跟沿用1200 人選舉行政長官的辦法,可以說是飛躍性的進展、革命性的突破。現時反對方案的人士,基本上都是從個人利害得失方面來衡量,甚至可以說是為了一己之私來衡量。他們的盤算,是自己有沒有把握拿取過半的出閘提名。但如果從整體的制度而言,是500 萬合資格的選民手中有票,而且是由他們守尾門。
他們不必理會候選人姓王姓李,也不是因為跟候選人有某種私人關係,而是按候選人的能力、條件和政綱來做決定。
當2至3個已出閘的候選人拚命向那500萬選民爭取選票時,民主選舉的威力就彰顯出來,這就不是某幾個人的得失,而是500萬選民的得失。民主就是指這500萬香港人選擇特首的權利,而不是某人之得、某人之失的權利。
至於正當性,也是坦坦白白的解釋,反共的人不能當特首。行政長官最後是由中央任命,中央自然有其一定的標準,而不會流於個人的喜惡。行政長官個人的能力條件,又或者政策取向,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兩制之下、高度自治之中來解決,也就是在選舉過程中,尤其是推行一人一票的普選過程之中得到解決。起不起居屋,起不起焚化爐,這都是香港人自己搞定。但愛不愛國,反不反共,這就是北京最關注的事情。所以話說在前頭,張曉明是一清二楚,全世界國家都不允許與其對抗的人擔任地方行政首長,北京中央政府也不允許!
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也是一個正正當當的原則。之前喬曉陽也有提及過這一點,但他當時還是留有一條後路,就是之前對抗不等於之後也對抗,現在不接受不等於永遠不接受。通過合作和改善關係,再而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礎,政治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
最後是穩健性,那就是在推行普選的同時,力求保持社會的穩定發展。在推行了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之後,再檢討一下得失,再決定在普選制度之下,包括提名程序的改進,也間接否定了所謂「袋一世」的假設!
打出合憲民主正當穩健4張牌
張曉明打出合憲、民主、正當和穩健這4張牌,就是要為現時提出的政改方案打氣撐腰。是靚女,就要信心十足,不要偷偷摸摸,左閃右避,也不要為求推銷方案,而自貶身價。一旦自己也失去對現時提出的制度的信心時,就算賤價求沽,最後也是兜售無門。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5月13日
原圖: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