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撥款申請議案,因被議員拉布而胎死腹中,有傳港府將於本月底重新提交議案到立法會審議,但議案最終能否通過,仍是未知之數。
香港四大經濟支柱包括專業服務、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以及金融業,已經支撐香港經濟幾十年,有的正面臨萎縮。因此,要繼續維持香港的經濟活力,便需要不斷發展新產業。
以中國為例,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從二○○八年至二○一二年,用於科研的經費便已增加了一倍。二○一二年,中國把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九八投入科研,歐盟同年投至科研的約佔百分之一點九七。換言之,中國的科研投入比例經已超越歐盟。有研究更估計,中國在二○二二年,科研的總投入將會超過美國。
引用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北京兩會期間說的話,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世界工廠,並在電子商務、高鐵、智能手機及水力發電等八個領域取得國際領導地位,因此香港不必捨近求遠,而是要加強與內地合作。我認為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決不能單打獨鬥,除了要善用香港在國家發展途中所具有的優勢,業界也要聯合商界共同把創新和科技的產品發揚光大。
輝煌不再 值得深思
港府每年都提供不少撥款予大學用作科研,大學又聘請不少出色的學者投入研究。可惜香港的科技發展只停留在研發層面上,就算有科研產品推出市場,由於未能充分與本地工商界好好合作,以致成效不彰。
至於創新方面,香港的文化和創作工作以往一直做得不錯。想當年,粵語流行曲曾暢銷全球,且在國際華人社會「響噹噹」。港產電視劇和電影風靡一時,武打片亦曾在國際影視圈中極負盛名,為港產藝人和幕後工作人員提供可觀的工作量和收入。但為何現在似是脫節了,輝煌時光不再呢?這一切曾是無數港人擁有過的夢想,為何悄悄地消失了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香港不是沒有科研成就的,例如近日便有一家香港本地企業,因為發展香港城市大學研發的「結合轉基因鯖魚及斑馬魚胚胎測毒技術」,獲得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大獎。而科技大學畢業生開辦公司及研發的航拍飛行器,亦因為獲得內地商界垂青,已由一間寂寂無聞的小公司,發展成每年營業額逾十億元並準備上市的企業。我衷心希望他們的業務繼續發揚光大,為港爭光。發展創新及科技,不僅是創新科技署口中的ICT和IT,創新也不只局限於新科技上,各行各業都可以創新,舊酒也可以裝在新瓶裏,以迎合市場的發展。
我們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發展及創新項目,都是當地政府在背後推動和支持的。我們不能單靠商界和業界自行發展,而且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若然沒有政府的帶領和統籌,香港只會逆水行舟、落在人後。
網羅人才 重塑形象
有報道指,政府於本月底,再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我要強調,科技日新月異,創新可以千變萬化,而創新和科技決不能夠混為一談,兩者要雙線發展。創科局在推動業界發展的同時,還要計劃如何協助香港業界融入中國內地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龐大消費市場等等。
倘若成立創科局的申請議案再被推倒,政府也應該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和投資創新及科技產業,並網羅各方面人才到新成立的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開創香港創新及科技業新的一頁,重塑香港創意澎湃的形象,並為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原文轉載自《東方日報》 2015年4月24日
原圖:互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