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戴耀廷上周五(17日)在《虛假認受性》一文中對即將公布的政改方案大事撻伐。其立論中心點是「因這些候選人都是經提委會的提名程序篩選過,背景會是極相近。故選民其實沒有真正的選擇……經此產生的特首可以聲稱自己是港人經一人一票選舉產生,故是普選產生的特首。但實際上他只是港人在沒有真正選擇下,要在相同背景的候選人中選一個而得出來的結果」。
戴耀廷此言差矣。根據人大常委會去年8.31決定的1200人組成的提委會尚未由香港各個界別選舉產生,根據已知的實際情況,即使在專業組別內,法律、會計、醫療、護理等較傾向泛民;建築、工程等則較傾向建制。戴是學者,學者治學講求實證,怎可能這麼快便斷定經提委會民主程序提名的行政長官候選人,一定「相同背景」呢?
更何況1200人如何以民主程序去提名也是一大關鍵。倘若是如坊間所傳的1200人是以投暗票方式來作出提名,誰敢說一定是產生「相同背景」的行政長官候選人?
至於什麼是「相同背景」?戴教授似乎忘記了若以往日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方法作參考,選委會包括了各行各業、各個黨派及所有立法會議員(其中有泛民、有建制),又怎能保證這1200名提委只提名「相同背景」的行政長官候選人?
戴耀廷又以偽造技術極高的假鈔來比喻2017年普選,那絕對是不倫不類。假鈔是假的,是非法的;但選票是真的、普選是真的、也是合法的,這也是大多數市民希望行使的權利。
倘若把人大常委8.31的決定與西方國家的領導人的提名程序相比,也一點不遜色。以英國為例,誰當首相,選民不能決定,因為要由國會內執政黨黨魁來出任,而黨魁是由國會議員用自己制定的選舉方式選出的,任內隨時可以由執政黨黨團更換;選民無從置喙。法國是由約42000位民選政治人有權提名總統候選人,等於只限政界人士,於是法國的教育界、法律界、會計界、醫學界、工程界、資訊科技界、漁農界、勞工界、演藝界都不像香港般有權提名。美國正踏入總統選舉期,但要勝出,無一例外是兩黨的候選人之一。近幾十年來,非兩黨的候選人連一張選舉人票都拿不到。反觀香港,各階層各界別各政黨(在立法會內有議席的)都有份提名。
至於戴耀廷擔心由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有認受性,那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羅冠聰抗拒普選秘書長一樣,同樣是擔心普選產生的秘書長╱行政機關首腦有認受性,會蓋過學聯各家院校學生會,故寧可停留在小圈子選舉,繼續出現讓羅冠聰以37票便當選為代表全體數以十萬計大專生的學聯秘書長。這是只計算自身政治利益,不考慮民主化落實。難怪學聯羅冠聰和戴耀廷被譏為假民主派。普選沒有真假,但民主派卻有真假。戴耀廷要保證提名結果一定是他心儀的人出線,才稱之為「真正選擇」,那是輸打贏要,是要預知提名結果,完全違背民主真義。
香港人從來沒有普選行政長官的權利,今天普選唾手可得。請戴耀廷別用似是而非的論點來偷走全香港500萬合資格選民手中寶貴一票。戴教授,回頭是岸,不要做普選殺手!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4月22日
原圖:takungpao,互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