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民主的僵局
美式民主的僵局

福山(Francis Fukuyama) ,日本裔的美國作家及政治經濟學人,在《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一書中指出,美國的黨派政治令社會兩極分化,政府施政舉步維艱。美國的最高法院狹義地解讀憲法第一修正案,裁定政治獻金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令財雄勢大的利益集團可以阻止國會通過不利於它的決定。例如,在槍械商的強力反對下,奧巴馬總統提出管制槍械的法案最終無法通過。這是福山認為美國的民主正走向政治衰敗的主因,他稱之為「否決政治」。

福山同時對美國「政治治理司法化」表示憂慮,指法官扮演了政治家的角色。一般美國人有權通過起訴政府,阻止政府推行基礎設施,例如:加州的高鐵項目便由於公民起訴政府而一再拖延。

香港立法會的不合作運動與美國的「否決政治」實在異曲同工。在香港,局部利益凌駕整體利益的情況亦屢見不鮮,例如:堆填區、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近年香港人利用法律援助申請司法覆核,阻延政府工程,情況與美國「政治治理司法化」亦類同。

福山認為要打破美國目前的政治僵局需要外部震盪,如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便催生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但2008年的經濟危機卻未能逼使政要進行大規模反思。福山相信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取得政治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統治實體需要有「政治自主性」,根據長期目標作出決策,並在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避免被社會上個別的利益集團騎劫。

由殖民管治到「港人治港」,香港一直奉行「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社會政策方面亦欠缺深入調研和長遠規劃的傳統。決策以願景凝聚民心,廣納民智,並以實證為本,讓數字說話,是減少爭拗的最佳辦法。香港的政治僵局短期內難以解決,但社會發展不能停頓下來。政要們能否自我糾正,還是要靠外部震盪呢?

原文轉載自《am730》2015年4月22日

原圖: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