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悼連生兄
再悼連生兄

本文作者為吳康民

周前參加李連生兄出殯儀式,在瞻仰遺容的時候,不禁老淚縱橫,有勞在場的劉佩瓊取出紙巾為我拭抹眼淚。

見到李連生兄的遺容時,栩栩如生,因而悲從中來,激動不已。李兄小我十一歲,正當壯年,並非久病,何以突然撒手人寰,是我激動的原因之一。其次,與李兄相處三十餘年,知他與我同是性情中人,有話清心直說,並不轉彎抹角,所以很談得來。今天失一知己,自然哀痛惋惜異常。

前全國人大代表袁武兄曾發通知,表示是日備有專車以備前往的代表之用,但現場所見,原全國人大代表到場的除我之外只有兩人。而名列治喪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也只有寥寥數人,委員來之更少。也許有的人在前一晚已先到場致祭,但除非事忙,真正老友的應在出殯正日出席,以示敬重。名列治喪委員的有逾三百人,但出席的大多是新界鄉親。

我曾說過,與我及連生兄同任第六屆全國人大港區代表的共十六人,即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的代表。連李兄已有十一人逝世。而今天在靈堂上見到的第四屆、第五屆的老代表張泉,曾擔任新界花卉工會理事長,坐著輪椅到場。他告訴我,今年已經九十六歲,相信是前來的最年長者,我祝願他健康長壽。

李兄遺孀嬌姐,精神尚好,我請她節哀順變。她介紹她的子孫多人,一時也記不清楚。李兄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有多次往各地視察時,都可以攜眷參加。我詢問為何嬌姐不偕同前來,他說她要「湊孫」,忙不開來。今天子孫滿堂,也可稍慰李兄於九泉之下。

人老了,對逝去的老友,有著更多的感慨。現在,談得來的都是老人對老人,面對青年人,並無太多的話題。就是家人相聚,兒孫輩都是喜歡對著手機勝過與爺爺、公公對談。五歲的小孫子逐步長大,更不願依偎在爺爺身邊。他的興趣是看卡通片和面對iPad,還懂得和爺爺爭奪看電視的頻道呢!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5年4月20日

原圖: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