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新思維
科技教育新思維

上周的「二○一五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筆者為最佳學生發明獎的評審之一,今年並非由大專組奪魁,而是中學組的冠軍「腦蹤跡」成為全場總冠軍,勇奪組別大獎。而大專組的冠軍也非傳統大學的學生,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同學拿了金獎和銅獎,理大的同學得到銀獎。其實同獎比賽,中學組的表現一貫不俗,今次得獎的學校也是得獎常客,但它並非傳統BAND 1名校。

曾經有一位女孩中學時代贏得年度組別大獎,但其比賽作品在公開考試只能拿取D級成績,可見評分標準及市場口味實在不同。公開考試能發掘讀書成績好的學生,卻不能發掘出具有特別天賦的學生,這也是社會一直以來對公開考試的詬病,可惜舊有思維總是改善不了。科技教育實在需要有新的評核思維。

那位女孩在大學時代也有參賽,可惜從未拿過金獎,而她大學時代的作品研究竟然返回自己的中學進行,因為得到較好的支援。其實她的作品很實用,有產品化的潛質,只是套上複雜的理論之後,為了迎合研究需要,在實用及市場性方面相對失色,有點可惜。大學教育應給同學多點創新思維訓練。

今次大專組由IVE同學贏得大部分獎項,或多或少反映出大學教育較着重理論及英語能力。對於一個可以用中文演示、以產品化及創意為目標的比賽,IVE學生反而更得心應手。

筆者常呼籲政府辦學生組別應設立獎金,這不是金錢誘惑,而是同學買晶片、買器材、買電話試程式、買電腦寫軟件需要一定的費用,對他們來說是所費不菲,有獎金可幫補買新零件,令同學嘗試新東西,優秀發明就由此起。為何不改變一下思維,設立獎金鼓勵?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5年4月15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