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復活節假期「黃金檔」的訪港旅客「全面倒退」,連帶零售旅遊等五大行業面臨「大寒冬」,迫令旅發局須與業界攜手,趕於本月底起採取緊急救亡行動,爭取在「五一黃金周」前煞定跌勢。由迫爆街頭的興旺,瞬間淪落到要派錢救亡的衰頹,涉及的內外因素眾多,歸根到底,最大禍首還在於日趨失控失智的反水貨客、反自由行衝突。
反水貨客運動不智
作為國際旅遊之都,訪港旅客愈多愈好、在港消費更是愈多愈好,正是受惠於自由行政策,香港的旅遊零售以及周邊相關行業,才能擺脫「沙士」的衝擊,成就香港的榮景。當然,世上從沒有免費午餐,成功有代價,當局一直過於沉湎於繁榮的璀璨,未能及早紓解由此引發的問題矛盾,終而出現星火燎原的亂局。
坦白說,自由行是利港的合法活動,而水貨活動雖是遊走法律邊緣,但也應是管而不能禁。可惜,囿於傳統的尊重市場、放任管理,令有關活動的經濟效益得到極致顯現之餘,其負面的社會代價亦被全面放大,甚至被妖魔化。
部分社運人士更抓緊貧富懸殊這個社會矛盾,將本屬常規性的經濟活動規管規範,借題發揮地轉化為政治性的兩地矛盾,由此令問題被全面扭曲,變得複雜難纏。
對於眼前的內地旅客「迫爆」問題,解決方案不離「堵」和「放」兩個選項。就此,不妨引用老祖宗的「鯀禹治水」經驗,其中,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9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而禹則以疏導河川為主導,利用水向低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成就了中華民族的春秋大業。當年的一得一失,在在顯示反水貨客運動完全是不智的。
天王劉德華的一句:「今時今日,咁既服務態度係唔得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現實呢?則是全球各地爭相拉攏的內地豪客,在香港卻要面臨「踢篋」、指罵的羞辱,連帶以內地旅客為生意對象的名店小舖,都成為被粗暴攻擊的對象,既有在店外包圍,更有衝進店內趕客。有關衝擊波,更出現一區接一區、由新界到市區的失控式串連。
即使搞事者在今天已幾成「過街老鼠」,但有團體仍聲言會在「五一黃金周」搞事,反映問題將會是毒根不除,禍害連連!
莫挫傷兩地關係
有本土團體認為,隨旅客連年增加,除旺角、銅鑼灣等旅遊區插針不下,問題更蔓延至屯門、沙田等非旅遊區,對港人日常生活影響有增無減,令市民怨氣不斷上升。就此,本人認為,大家必須理性地認清事實,就是旅遊區就是旅遊區,能否插針不下,根本是成敗指標,難道要求可以打街頭籃球嗎?旅客滿瀉就將旅業擴容,增建商場、景點,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真正為香港好的人士的共同訴求。因噎廢食,是「超低B的白癡」;畢竟,旅發局現時的派錢救亡,一分一毫最終又是要我們買單。希望大家聰明一點,不要再做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小學雞」!
再指出,環繞著港人與內地客的矛盾不但是旅業問題,更恐有損兩地民眾彼此觀感,窒礙未來的經濟、社會合作與互動。茲事體大,大家必須展示魄力與決心,搞好內交,避免挫傷兩地關係。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5年4月10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