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後面的中美角力,成為全球矚目的國際話題。
國際輿論普遍承認在成立亞投行一事上,中國成了大贏家。不過本欄今天要分析的,不是傳媒已經報道甚多的中美歐日如何角力,而是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為甚麼要推動成立亞投行;二是香港加入亞投行有甚麼好處。
中國影響巨 促亞洲基礎建設
亞洲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很多國家以及跨國間的基礎設施都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亞投行是一個由中國主導的政府間性質的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其目標是促進區域金融合作,為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包括鐵路、公路、機場、電信等。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從現在到2020年這段時期,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7,300億美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機構無法滿足這龐大資金的需求。
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於2015年3月31日截止,共有47個國家提交申請,其中30個國家已成為正式的創始成員國。為甚麼這麼多國家積極加入亞投行?除了中國本身的影響力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國家希望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能有所改革。
改革美主導 京分散過剩產能
現有的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都是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上的。前者由美國主導並對所有決策擁有否決權,後者由美日共同主導並由日本人擔任行長。中國和很多發展中國家雖為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成員國,但實際上並沒有很多話語權。亞投行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白。
亞投行對中國極具戰略意義。亞投行與中國「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相互配合,給中國外儲備和過剩產能的分散提供一個有利管道,一方面走出美元陷阱,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促進中國向海外輸出資本、勞動力和技術。亞投行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扶持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製造大國,中國已在內地投資了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有能力生產新興市場基建所需的設備和產品,亦有勞動力和技術的積累及沉澱,向海外輸出產品設備、勞動力和技術,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並在貿易過程中推動人民幣在國際間使用,甚至可以用人民幣向新興經濟體進行貸款,使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更大角色。
香港理應把握中國發展的機遇,在國際經濟及金融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已明確表示希望加入亞投行,雖然細節仍未公布,但加入亞投行對香港自身及亞投行都有諸多好處。
人幣國際化 利港「離岸」角色
第一,加入亞投行,有利於提升香港的金融影響力。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過去視為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首都」,商業環境和政局相對穩定,擁有大量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領域的人才。這為香港與亞洲地區進一步合作、交流提供了穩固的基礎。香港可以通過亞投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亞投行未來的投資,除了依靠銀行自身的資本金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在國際市場上發行債券。香港股票市場頗發達,但債券市場一直較弱。如果能爭取亞投行將香港作為一個主要的債券發行地,對促進香港金融市場發揮更大潛力,提供更多金融服務大有好處。
第二,香港可通過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鞏固其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隨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額不斷上升,人民幣的使用也逐漸普及。然而,人民幣在亞洲國家滯留總額亦十分龐大。
人民幣回流渠道不完善,境外人民幣的投資和避險工具匱乏,造成境外人民幣資金淤積,使用效率低下。香港可以通過開發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避險和投資工具,使亞洲國家可以通過香港進行人民幣投資,增強亞洲國家持有人民幣的意願,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同時,人民幣金融產品的發行亦會為香港的金融市場帶來活力,鞏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港具專才 配合「走出去」戰略
第三,香港的專業人才可以在亞洲範圍發揮更大作用,協助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香港擁有大量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領域的人才,他們國際經驗豐富,對亞洲國家的文化、經濟、投資貿易等領域較為熟悉,且在亞洲有廣泛的華人網絡。
香港加入亞投行,可充分發揮香港專業人才的作用,使專業人才可以在更大的市場上發揮才能,並協助亞投行對新興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5年4月2日
原圖:crntt.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