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區不應只有創科 科技城宜規劃10分鐘步行生活圈
北都區不應只有創科 科技城宜規劃10分鐘步行生活圈

本文作者為學研社成員吳桐山


踏入2022年,回顧去年最令港人激動人心的遠景規劃,莫過於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雖然只是遠景,但由於香港長期缺乏大型開發區,加上「北都區」有創科發展、港深融合等概念支持,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自然令人萬分期待。


筆者居住在沙田,經常與小朋友踩單車經過科學園一帶,也在那裡吃過午餐。但說實話科學園給人的感覺,是只是一個產業園,而不是一個生活園,每天入夜之後,只要園區的企業下班了,就會有烏燈黑火、了無人煙的感覺。這大大削弱了科學園對整個社會的輻射能力。「北都區」的創科發展,應該吸取這個教訓。


「北都區」的重要部分,是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其中包括河套區港深創科園87公頃、落馬洲管制站20公頃,以及毗鄰管制站的魚塘及鄉郊土地70公頃等一共240公頃土地。政府指整個「北都區」的職位數目,將由原本11.6萬個職位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這代表有大批人口遷入「北都區」,單單15萬個創科職位背後就有15萬個家庭,這還未計算要維持園區運作,需要大量餐飲、零售等服務性行業支援,這些行業也需要人口遷入。但從政府暫時的規劃來看,擬建住宅只是45500至47500伙,遠遠低過15萬個創科職位的對應需求,亦缺乏商業、社區等配套設施。


「新田科技城」這個地方不應只是做創科發展,也應該是一個宜居、宜業的社區,讓這些科技工作者可以在這裡安家落戶,有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將「創業基地」和「人才公寓」的概念合二為一。以筆者在港深兩地的生活經驗,無論是香港的中環,還是深圳福田、南山的CBD,基本上都有著完善的住宅、商業配套,一般在十分鐘步程內都能滿足生活起居和娛樂的需求,如此才能匯聚人才、發展壯大。


科技城的中心區域應該不僅是人才上班的地區,也是消費購物、休閒娛樂、子女接受教育所在。未來北環線的新田站、擬建的洲頭站,都會成為人流頻繁的地區,政府應以鐵路站為據點,提供大量的商、住、社區配套,規劃成易行城市。最理想是將商業中心、社區文娛設施、休憩空間、住宅等配套,設計在鐵路站的10至15分鐘步行距離內,以創建「10分鐘步行生活圈」。


回歸後政府多次搞的發展區,都沒有充分將新發展區與社會聯動起來。無論是數碼港、科學園,這些地方都發展得與世隔絕。也恰恰就是市民對「明日大嶼」、「北都區」等新發展區潑冷水的原因所在。因為市民大眾會覺得:你搞你的創科發展,跟我沒有關係。


政府應該做到兩點:


1、創科不是孤立的,是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創科園區必須成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商業中心,增加商業、文化、玩樂的配套,同時大幅增加住宅單位,做到職住平衡,發揮匯聚人流的能力,並吸引市民到園區體驗創科、提供服務。


2、發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私人企業和社會的力量。尤其是「北都區」的創科用地達240公頃,相當於16.5個科學園,如果單靠政府發展肯定步履緩慢。政府應容許私人企業參與,充分利用私企的高效及靈活性。政府做好規劃和基建配套,企業做好建設和招商、包裝,發揮各自優勢同步發展,加快落實科技城建設。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