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香港製造」金漆招牌
重振「香港製造」金漆招牌

早前香港發生的反水貨客行動愈演愈烈,但根據政府官員提供的資料顯示,綜合香港與內地的數字,約六成水貨客為香港人,意味著來港購物的內地旅客,其實並不一定參與「走水貨」的活動,拉著手提行李來港購物的他們,也許是來購買日用品作自用而已。

處理造假 保障權益

但為何作為全球最大商品製造國的中國,人民還需要到外地或專程來港購物呢?總括而言,可作解釋的理由只有兩個:一、大部分中國製造的優質物品都輸出了外地;二、國民對於在國內售賣的物品已經失去信心,寧願不辭勞苦地到外地購物,也不願意用國貨。

一如過往兩年,我在三月初到北京出席全國兩會會議。中央政府今年公布的工作報告內容實在令我感受良多,報告的內容不但平實、豐富、務實地敍述國家要處理的每一個問題,而且工作政策和措施更是以人為本、以國為本,故獲得一致好評,實在令人振奮。不過,報告當中引起我關注的工作,就是處理「造假」,以及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因為這兩個問題一旦不處理好,對國家的未來發展和聲譽都會構成負面的影響。故此,解決內地的造假、冒牌侵權及抄襲問題,以及重新檢視知識產權法的工作刻不容緩,這不單止是國家的目標,亦是我熱切冀盼見到的事情,因為我了解信譽和知識產權的觀念對一個國家和地區至為重要。

過去,中國在多個範疇都曾出現造假的現象,不但有學術造假、足球員年齡造假,更曾出現國家經濟數據造假,以致世界銀行去年公布「國際比較計劃」(ICP)數據,和該行按照購買力平價(PPP)推算,並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一哥的言論,惹來英美兩國傳媒的猜疑,也許這就是經常被爆出造假問題的後果,「狼來了」的故事亦由此形成。

至於在商品製造方面,中國亦是著名出產仿冒品的國家。不過,以台灣及日本為例,它們都曾經有著同樣的問題。其中,台灣於五、六十年代,便曾經歷過一陣盜版猖獗的時代,不但有盜版商在未經合法授權,自行翻譯由日本進口的漫畫、小說及從外國進口的參考書,更有盜版商私下賄賂相關官員,以讓有關盜版貨品優先在市場出售。還記得港人當時若想購買中文譯版的書籍,定必到台灣行一趟。其後,由於台灣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知識產權法例日趨完善,盜版問題才逐漸減少。

成本高漲 遷回香港

至於日本,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才從翻版、抄襲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創作。

所以,我相信現時中國發生的事情,只是地區或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歷程,是國家發展的必經階段。中國如要鼓勵創作、創新和發展民族品牌,就必須從解決冒牌侵權做起,從速保護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

說到這裏,令我回想到曾幾何時,香港人對「香港製造」的高品質產品感到十分自豪。七、八十年代期間,「香港製造」的商品更是風行全球,不過隨著內地改革開放,原先扎根香港的工廠,大都遷移至內地。

但風水輪流轉,轉眼間,內地工人薪酬及各項成本隨著國家發展不斷增加,以致生產成本急劇高漲。故此,我認為現在不妨思考一下,是否應該把部分有高品質要求、非勞工密集,但又需用上高科技的製造業,包括食品、珠寶和黃金等貴金屬產品,以及製藥和中藥提煉等工廠,遷回香港,重振本港工業,再次打響「香港製造」的招牌。

特區政府也應該為這些高端和高增值工業提供特別政策,吸引它們回來。

原文轉載自《東方日報》 2015年3月27日

原圖: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