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故鄉
何處是故鄉

抗日戰爭期間流行的歌曲「在松花江上」,描述中國東北之風貌與民情,感動了很多中國多人。小學時,我在學校學過這首歌,但當年人生經歷少,未到過中國大陸,聽不明白它的歌詞,也唱不出它的味道來。如今不同了,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讀過不少有關中國的歷史,在父母的出生地廣東東莞逗留過兩個月,也在昆明度過了一個冬天;在改革開放的第二年,我在上海先後創辦了兩個投資項目,以「補償貿易」方式和中方合作,生產「熱熔」領襯布,出口及內銷,在港、滬兩地經常往返,對中國了解多了,日久生情,當再聽到這首歌時,內心的感動前所未有。


我在越南出生,十五歲離開,在香港生活了三十多年,後來移居加拿大。過著猶如吉普賽人一樣的生活,到處為家,培養不出任何歸屬感。


很多人認為出生地就是故鄉,但我一早就離開越南,匆忙出走,有被拋棄的感覺。在越南接受啟蒙教育,由小學到初中都在華校上課,對越文不感興趣,對越南歷史及文化感到隔膜。離開之後就沒有打算回去,而且越走越遠。對越南的印象逐漸淡忘,留下的回憶只是童年時舌尖上的味道。


在香港那段漫長的歲月中,受了幾年英文教育之後就開始工作,一直到退休。我全心投入,埋頭苦幹,不問世事。上班,下班,再上班,周而復始,逐漸失去衝勁,感到食之無味,便決定離開職場,時間剛好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兩年。我和其他人一樣,受到移民之風的影響,申請來了加拿大。來到這個新天地,人生路不熟,也缺乏加拿大之工作經驗,與其硬著頭皮去踫釘,不如修心養性做個「寓公」。雖不致虛度光陰,但亦無所作為。


若說我對香港不留戀,那是言不由衷的。那裡有我熟識的親友,及一些難忘的經歷,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法子找到的。我1958年來到香港,很快就適應,沒有文化及言語的障礙,也愛上了那裡多姿多采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香港崇向自由,講求法治,鼓勵公平競爭,社會安定,這都是留住我的主要原因。到了1995年,因誤判時局,匆忙離開,如今看來是個草率的決定。


來到加拿大的頭幾年,對這裡優美的居住環境,多元而和諧的社會,產生好感。但嚴寒而漫長的冬天,不同文化及語言,逐漸抵消了這些吸引力。和土生土長一代的隔膜感也開始呈現,孫兒們除了皮膚的顏色不變,及喜歡吃中國菜之外,他們講的是英語,他們的思想與行為,愈來愈變得和我格格不入,這是始料所及但被忽略而做成的過失。


中國近年崛起,引起西方的關注,反華風起雲湧,而且迅速蔓延到加拿大。華人圈內分成幾派,支持,反對及保持中立都有,各持己見,引起不少爭議。本來風平浪靜的社會,突然波濤洶湧。從來沒有想過加、中關係會演變到像今天之惡劣,旅居加拿大的華人,能置身事外嗎?當這些爭端出現後,華人必須作出取捨,是站在公平及正義的一方,還是效忠於你曾經宣誓效忠的加拿大?站在十字路口,將會面對最困難的抉擇。所有炎黃子孫,不論你的出生地在哪裏,或從未踏足中國國土,都被洋人歸類為「非我族類」的中國人。當出現利益衝突,矛盾就突顯出來,迫使你靠邊站。邊緣人之痛苦,只有麻木不仁者才感受不到。


選擇「回頭路」之念頭突然會在腦海中浮現,哪兒才是故鄉是個無可避免的問題。有人說能令我安心的地方就是故鄉,今天的中國大陸存在這個條件。祖國秀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民情,都能吸引我們;大陸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國際地位逐漸提升,都是我們曾經追求過的「中國夢」,它不再是遙不可及,而且夢竟成真。祖國具備我們所追求的條件,只要下定決心,祖國是歡迎我們的。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