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勾劃出香港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今次施政報告的「亮點」之一,是梁振英特首拋開了前朝的包袱,大大著墨在如何加強「內交」的工作上,並且針對現存的情況,提出了可行的處理辦法,既為香港業界創造商機,亦為內地省市的發展開拓新機遇,達致「雙贏」。
目前,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數以十萬計。由於種種原因,這批在內地生活的香港人,都是在缺乏支援下,單打獨鬥地在地方上站穩了陣腳,有時,地區上由香港人組成的商會,提供一定的支援幫忙,但來自特區政府的支援,卻是非常有限。
現時,特區政府在北京、廣州、上海和成都設有辦事處,但這些辦事處的人手不多,服務範圍卻極為廣闊。廣州辦事處的30多名人員,服務範圍包括廣東、廣西、海南、江西、福建等五省;上海辦事處亦需要涵蓋上海市及江蘇、浙江、安徽和湖北四省。至於成都辦事處,亦需要服務四川、雲南、貴州、湖南、陝西五省及重慶直轄市。人力資源能否支持是一大問題。另外,除了北京的辦事處外,其他辦事處都是主力處理經濟事務,協助在當地的港商在港人只是其附帶職能。
梁振英特首在施政報告中,罕見地在開篇前段有關「經濟發展」的章節中,用了九段文字來展述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並開宗明義指「特區政府做好G2G(政府對政府)工作,全方位提升香港和內地省市的經貿關係」。這表態正好一改過往由民間商會主導的地方關係,正如粵港兩地能夠如此關係密切,一是兩地毗鄰,再者就是兩地政府交往密切,因此,由政府出面處理與各內地省市的經貿關係,是合適的做法。
施政報告提到會進行三項工作,加強「內交」的工作。梁振英特首提到會在武漢開設經貿辦事處,同時研究在其他多個城市設立聯絡處的可行性。更為重要的,是要求各駐內地辦事處提升職能。包括在每個辦事處將設立專責人員,加強聯繫在內地的港人和團體,盡力提供資訊和協助;並擴大政策調研,加強收集內地港人的數據,了解生活情況和服務需要,並分析全國性政策為港人帶來的機遇和影響。
自從商務部與特區政府在2003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以來,至今已簽訂9份補充協議,不過,CEPA一向存在「大門已開,小門未開」的疵漏,令整體成效被打折扣。經過一番調研和協調,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宣佈,特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已達成共識,完善現行落實CEPA措施的機制,增設聯合工作小組。內地一方由商務部牽頭,相關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參與,而港方則由工業貿易署領軍,將按業界意見,針對遇到較多障礙的行業,重點協助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解決問題。有關平台將為落實CEPA帶來好處,為行業解決「開小門」的問題。
另外,中央政府在廣東省以「先行先試」的方式擴大香港服務業的准入,實踐證明,「先行先試」政策可以更充分發揮香港向內地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的優勢。梁振英特首提到,在加強粵港合作的同時,亦向中央政府提出了把「先行先試」的範圍,由廣東省延伸到泛珠江三角洲的其他省區,而有關建議得到中央的正面回應。
此三項加強「內交」的舉措,既有支援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又有協助「進入」內地尋求商機的香港人,當然,亦可以協助內地省市利用香港這個平台「走出去」,實現一舉數得的最大利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