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舉行周年大會,現屆學聯常委、嶺南大學的羅冠聰以37票支持,即7成得票率當選新一屆學聯秘書長。繼港大退出學聯後,再有6間學聯成員院校組成退出學聯關注組,要求退出,在一片退聯風潮與爭議聲之中,學聯的代表性備受質疑。
據悉,不同學院退聯源於秘書長的不夠認受性所致。根據學聯官方網站的解釋,學聯是由是港大、中大、理大、浸大、嶺南、樹仁、城大、科大八間大學學生會組成的聯會,是不同學生會合作的平台,當學生會代表在議題上達成共識,則會選擇是否以學聯名義聯合行動。為處理不同行政事務,共分「代表會-常委會-秘書處制」三層架構去處理不同事宜。當中點明了「平常決策運作,將由常委會任常設委員會,學生會代表議論決策,然後交由轄下的秘書處執行決策。」據此清晰的定義,可知秘書處是負責「執行決策」的機構。
然而,在去年至今多次的大是大非事件上,學聯的秘書長、副秘書長都積極代表發表意見。就如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他於去年6月份,就帶領學聯與多個激進團體以及「港獨」組織暴力衝擊立法會,他又積極響應違法「佔中」言論,大力鼓吹學生參與「佔中」;並於去年9月以不滿人大決定為由發動罷課。可見周永康在擔任學聯秘書長一職之際,已不斷在違法佔領事件中推波助瀾。問題在於,已有不同人士質疑他們只是執行機構,而這些秘書長、副秘書長一直以來的姿態與行動,又難免令人懷疑他們是否「講一套,做一套」。
目前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三年級學生的羅冠聰,為嶺南大學學生會前署理會長,也是去年違法佔領的核心人物。去年7月1日,學聯趁加入「民陣遊行」之機當晚「佔領」遮打道行人專用區,他也是次日警方拘捕的511名示威者之一。去年9月27日,學生衝入政府總部東翼廣場,「佔中」正式開始,羅冠聰在廣場外大台不斷進行呼籲,成為首批被拘捕的學聯成員。他亦曾代表學聯跟當時擔任秘書長的周永康及副秘書長岑敖暉等5人,與政改三人組及官員對話。難怪有常委成員質疑其秘書長的位置是否權力過高,甚至有欠代表性。
另一方面,37票當選的秘書長,總令人想起常被人以票數諷刺其認受性低的特首。這恰恰是我們香港社會必須通過政改的原因。從1200人到500萬人有份投票,特首普選可說是一大進步,連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也認為這是香港民主發展的一個巨大飛躍,因為500萬香港合格選民普選的特首將更具廣泛認受性和代表性,其施行的政策將獲得更大範圍支持,行政效率會更高,效能會更好。不要忘記,參與特首選舉的候選人必須有2-3人,即使候選人獲中央認可,沒有民意支持亦不可能出選。試想,經過500萬人投票選出的特首,怎不能不理民意?又怎會逆民意推惡法?即使被選出的人欲強推惡法,亦必會面對議員、傳媒的質詢。民意,對任何一位特首都會造成壓力,如執意有違民意而行,推行不被普遍香港人認同的法律,香港定必出現大型的示威,加上,法律之通過必須經立法會,反對派議員一定會發聲反對。
除非議員都不相信香港的市民,不認為選民能夠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和想法,甚至是骨子裡就是不相信香港人,否則怎會極力阻撓500多萬香港人有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機會?誠如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所說,2017政改普選框架一定比2012年的選舉方法好,即使2017年特首選舉再由現任特首梁振英與前政務司長唐英年對決,「都係好咗」。他強調,政治制度不斷發展,應該先行第一步。泛民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理應明白500多萬人比1200人更能反映香港人的意願,若原地踏步,維持現狀,就是從500多萬人減1200人,失落了400多萬人,如落實政改,通過普選特首,就是增加400多萬人有投票的權利,為何仍不願讓廣大市民獲得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機會?這是置真正的香港民主於不顧?
原圖:takungpao ,si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