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與大灣區科研融合
促進與大灣區科研融合

貿發局今年發表一系列名為《初創在香港》的文章,研究本地初創企業的境況。文章引人關注的是:香港雖然貴為金融中心,可是初創要籌集資金卻殊不容易。


貿發局去年訪問了259間香港的初創,其中51%受訪者指「足夠的資金來源」是推動業務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雖然科技園和數碼港負責營運的兩個政府資助創業培育計劃令不少受訪者受惠,然而那只屬少數,因為近年申請這些計劃的成功率逐年下降。貿發局引述立法會秘書處的數字,「科技園創業培育計劃的申請成功率,由2015/16年度的48%,下降至2018/19年度約30%;數碼港……2018/19年度的申請成功率更只有16%。」於是部分初創只好到私人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不過成功的不多,源於「本地市場缺乏活躍的天使投資者」。這令我不期然想起25年前,我拿着微薄的積蓄創業。那時的辦公室小得可憐,書枱連電腦和顯示屏也放不下,我天天伏案不停為客戶撰寫計劃書,希望為他們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堅信地理資訊系統就是未來。由於資金緊絀,初期公司只有自己一人,幸好第11個月終於接到第一宗生意,否則我不肯定能否堅持下去。


因此我協助創辦「香港再出發創科基金」(StartupHK Fund),專為本地創新科技初創而設,規模預期超過5億元。我們剛在9月底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支持該校的初創在香港及大灣區作跨地域發展。


我與理大結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有幸得到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實驗室協助,我這個大學新畢業生才得以完成香港首張植被地圖,而這個項目可說是「官(地政總署)、產(加德士)、學(理大)、研(世界自然基金會和Esri)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我希望藉StartupHK Fund可以複製更多「官產學研」成功案例,既在本地孕育有潛力的初創成長起來,並向大灣區拓展業務。


大灣區是全國最繁盛的初創生態系統,「獨角獸」數量達43家,佔全國四分之一,總值1.1萬億美元(約8.5萬億港元)。而香港的創業社區則一直高度國際化,在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等倡議下,香港全球樞紐的優越地位更加顯著──根據投資推廣署在2020年的調查,初創企業創辦人認為香港作為創業地點的有利因素,主要是「簡單稅制和低稅率」(76%)、「中國大陸的商業機會」(69%)和「進入國際/區域市場」(66%)。


因此,我希望StartupHK Fund可以協助本地創新科技初創,把握拓展大灣區的大好良機,同時促進香港及大灣區的融合和科研產業化進程。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0月26日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好正
0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 acp4711@yahoo.com.hk
    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