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為香港注入生命力
北部都會區為香港注入生命力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建議把北部的經濟帶擴展及整全為包括元朗、天水圍、粉嶺、上水等新市鎮,總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目標是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並藉都會區的發展加強香港與深圳合作,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專欄作者松花芥子指出,這是港府在整體規劃上的大突破,是一次「模式改變」。過往百多年來,香港一直以水深港闊的維港為核心,在維港兩岸建設主要的城市和經濟中心,然後輻射出去,而新界即使緊貼深圳的沙嶺,也只會規劃為殯儀城;今次的北部都會區規劃,把城市和經濟重心北移,「是真正的從地理上把香港融合到大灣區」,長遠來說,香港可能會變成「深圳市香港區」。


這與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日前的香港「嵌入」深圳發展趨勢的看法不謀而合。目前深圳實際居住人口和經濟增速至少是香港兩倍,這個北部都會區可為香港注入生命力,更好地應對全中國以至全球的激烈競爭。


對此有兩個問題需要思考:(一)如何切實做好這個新發展區,促進與深圳融合之餘,也成為香港人真正的宜居宜業之地?(二)香港在融合深圳和大灣區發展的同時,如何保持獨特性?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這是香港重塑智慧城市發展的大好時機。目前在建設智慧城市的努力都很零散和項目主導,在這個佔地超過香港陸地總面積四分一的新發展區,政府應該汲取過去經驗,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等創新科技,務求令將來的北部都會完善地混合多元的土地運用,即公私營房屋、工商業大廈、康體消閒、綠化地帶、生活配套,與公共交通妥善配合,令居民上學上班毋須長途跋涉,建立真正的宜居宜業城市。


至於第二個問題,香港既要融合大灣區的發展,也需保持獨特性。香港的獨特性是它的國際化,從融資、大專教育到專業認證等都被國際社會認可,這些都是目前內地難以超越的。維持和鞏固國際認可的地位需要優秀人才,在全球人才競爭激烈下,加大本地人才培訓,改善教育內容,加強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的質素和加入電腦編程教育等,與時並進,是優質教育的基本。


今天,香港嵌入深圳的說法也許令不少港人難以接受,但我相信10年後回望,屆時大家會確認這個大趨勢是香港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因此,今天我們應該放眼未來,齊心協力建設好北部都會。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0月19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好正
0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 acp4711@yahoo.com.hk
    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