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周浩鼎
筆者於今年七月發布工業4.0再工業化的政策倡議,並在立法會提出相關動議辯論,獲得跨黨派支持通過。容許筆者特別感謝代表工業界的吳永嘉議員及香港工業總會時任主席葉中賢博士等提供的寶貴專業意見,使政策倡議書得以完成。
對行政長官於這次《施政報告》中採納我的倡議,高度重視香港的再工業化,筆者感到欣喜萬分,及很明顯這次《施政報告》有別於以往,對於未來香港工業4.0先進工業的拓展有非常多的着墨。這亦是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擺脫政治鬥爭內耗,終於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特別是與內地如深圳方面的協作,真正拓展經濟多元。
屯門的角色
早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落區聆聽意見,除了探訪籠屋戶基層,亦特別走訪數碼港了解香港創科工業的發展。這次落區聆聽意見,當然亦凸顯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真正拓展經濟多元,縮窄貧富差距。
筆者歡迎政府將創新科技局擴大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更加凸顯特區政府重視工業的重要性,及從而改變大眾對工業停留在舊式工業的印象。我們民建聯早前已提出政府架構重組,讓創科局能承擔帶領工業發展的功能。我會繼續跟進,如工業貿易署的功能撥歸創新及科技局的安排,特別是有關工業用地的配套及職訓局等支援,期望政府盡快就上述細節開展研究。
此外,特區政府承諾增加更多創新工業用地以發展創科產業,歡迎政府接納了我早前的建議包括於洪水橋範圍,增加此項產業用地,為未來創造原區就業。
這次特區政府發展北部都會區,未來大幅增加創新工業用地以配合應對深圳及前海的發展,固然值得鼓舞,美中不足的是,這次北部都會區並無包含鄰近連接深圳灣口岸的屯門。我們強調產業規劃,應考慮讓屯門居民同時受惠。為進一步拓展原區就業,在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我認為應預留彈性,應對好屯門的規劃,兼備對屯門區的就業配套。
原區就業 職住平衡
筆者近日落區與屯門及洪水橋的居民溝通,他們最在意的是,盼望將來有新的工作就業機會於區內提供,原區就業,將來的居民就不用花一兩小時往港九中環上班,亦解決交通困難。這亦是「職住平衡」的重要性。
政府宣布繼將軍澳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於明年落成後,將建設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筆者認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可考慮落戶屯門或洪水橋範圍,比鄰深圳灣口岸,將來亦與前海南山區交通接駁。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南山區亦是創科重鎮,騰訊及中興等企業亦進駐。香港大學亦早前與南山區簽訂合作備忘,將來在該處設香港大學深圳分校。把握好對接南山區,有利於香港的產業發展。
關於香港的工業4.0推進,除了硬件配套外,當然也不能缺少軟件的配套。
創科工業用地價格
筆者比較關注將來創科工業用地的租賃價格如何釐定?如何確保足夠競爭力,確保將來採用高端智能生產綫的工業或高新科技企業皆能享受低土地成本,避免因過高土地成本而恐窒礙產業發展。深圳在創科用地價格方面的安排,非常積極,也提供大幅優惠,值得參考。
大學科研學者專注點
香港其實不缺乏優秀的從事基礎研究科研學者。香港的大學科研學者在取得特區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支援撥款,依據研究評審工作(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分配,一般着重發表基礎研究論文的水平,並不看重最終科研成果是否能夠成為商品。結果造成學者要集中精力進行基礎研究,但缺乏了後續的應用研究,及科研成果商品化。在這方面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加入研究成果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作為評分因素,如此提供誘因,鼓勵科研成果商品化。這建議已於二○二○年在RAE首次獲得落實,我們歡迎此重要一步。而今次加入對社會影響的評分(Impact)只佔總評分一成五,由於下一次再檢討評分系統的安排是六年以後即二○二六年,為增加靈活性,我們認為特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應該更密切觀察評分系統成效,有需要可作進一步調整百分比。
內地及美國在科研成果商品化方面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學者甚至自行把自身研發的成果進行創業從商,香港亦屬於起步當中。
結語
要推進香港工業4.0再工業化,這次《施政報告》是個好開始,仍有長路要走。讓我們全社會攜手協力,向目標邁進。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21年10月13日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