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麥家昇
早前出席一個座談會,了解《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出版文化界所面對的機遇。當中的分享嘉賓提到,以往的「五年規劃」,中央政府在香港部份往往聚焦在科技及創新,又或者是金融範疇。香港市民對於這些安排是理解的,因為這幾方面一直是香港的強項及優勢,亦是香港商界及不少政界人士,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全面支持的領域;而「發揮優勢」「把餅做大」也是過往一直的說法。所以對於本次計劃中提到,將香港打造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算是一個在理所當然外的新範疇,也就更吸引業界人士眼球了。
這個定位對香港來說絕對是一個新機遇,而且提供更多窗口予香港市民參與。由「十四五規劃亅公布後到這個座談會之間,香港也舉辦了幾個藝術有關的大型展覽,包括Art Basel, Affordable Art Fair 及不少融合藝術與科技的NFT 藝術展覽。類似展覽不是首年在香港舉行,香港的藝術品交投數量亦一直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定位,絕對適合香港;只是,舉辦更多的展覽,提升更大交投量,是中央想做到,想達到的最主要目的嗎?
隨著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定位首次被寫進國家規劃,提升整體文化產業質素和產量是不用置疑的。然而這個之外,香港作為東西文化匯聚之地,能夠以此作為一個把「中國故事」介紹出去的起點,相信會是另一個,又甚是更重要的因素。無論中國或外國,大家都認同香港一直是中西文化會聚之地,這個認同不是單純把「中國故事」翻譯成英文說出去,而是以外國人能夠明白的方式演繹開去。「中國故事」能以不同方式呈現的,包括文字、動畫、電影、攝影、話劇等等,類似這些不同範疇,現在都是由香港不同界別人士各自演繹,效益上亦會因為資源所限,而顯得有心無力或者事倍功半,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如果要發揮這個定位,現在亦是合適時候重啟上屆政府所提出的文化局,為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研究更多可以説好中國故事的政策,展現更大作用,延續香港優勢,充分做好應有的角色及本份。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