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客觀地理環境對保持精神健康來說已經不利,加之近年黑暴事件、由2019年至今仍未結束的疫情、移民潮、失業率高企、經濟環境不好,都加劇精神負擔。
審判不是「黑暴」終點
「反修例」黑暴事件後,《港區國安法》的頒布以及押後選舉令社會表面上恢復了平靜,但深層次問題尚待解決。「孤狼」恐怖襲擊,有人在個別事件「紀念日」組織非法行動,都表明社會上仍有部分人士對法治原則的內涵沒有充分了解,若不解決,恐怕遲早爆發更嚴重社會事件。
黑暴事件中約一萬人被捕,估計需要審結的仍有數千宗。被捕人士中41%據報是學生。這些學生,與他們背後的父母親人合計數以萬計,在長期沒有審結的情況下只會壓力倍增。而部分人士被判刑坐監後並不悔改,在監獄中可能出現更具有破壞性的暴力行為。所以懲教署的責任不僅僅是懲罰,更是教導這些人士了解問題所在,加強精神、思想上的疏導,令其回歸社會時能夠真正洗心革面。
新冠疫情影響深遠
另一個巨大挑戰就是疫情。疫情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僅是戴口罩,勤洗手,注意社交距離等人們已經習慣的預防措施,更關乎曾經確診人士是否會被後遺症長時間困擾?是否會造成其家人額外負擔?醫治身體疾病重要,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社會其他成員也受到廣泛影響。中文大學近期發表調查顯示,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的2.5倍。筆者從眼科醫生角度認為這是非常需要關注的趨勢,600度以上的深度近視便會引起眾多併發症,如視網膜疾病、青光眼、白內障等等,醫治不當會導致失明。該調查還顯示學童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至之前的三分之一,兒童天性活潑,被困在狹窄的居住範圍內不利身心健康,同時終日被困於網上虛擬生活,缺少現實中群體生活的機會,不利於學童鍛煉社會交往的能力。
疫情令本港經濟不振,不少店舖關門大吉,包括旅遊業在內的本港服務業大受打擊,中小企苦苦掙扎,大企業亦裁員。經濟壓力是懸於不少家庭頭上的烏雲。
未能準備好的移民
政府統計處近期資料顯示有近9萬人移離本港。雖然資料可能包括因為疫情選擇續留外地或因航程受阻未能返港人士,但移民潮不可否認。移民去其他國家和地區生活對香港人來說不是新鮮事,但目前很多人並非經過詳細的計劃,可以說並非完全準備好,尚未入職工作,小朋友學校沒有着落,沒有安定住所……成人面對如此未知環境尚會焦慮,小朋友的恐懼來源更多,不提學校裏、街坊中一定會出現的種族歧視,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少了好朋友,重新發展社交網絡,適應新的學校,都是帶來巨大壓力的難題。很多人還忘記了因為子女、孫輩移民而留下的老人家,晚年失去天倫之樂對他們精神打擊可想而知。近期有機構發現去年60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數字創4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並且認為,老人與親友及社會的連結減弱,獨居長者遇上困難時求助無門,都增加了長者的壓力。
筆者在本文嘗試初步分析本港市民壓力來源,日後有機會再深入探討,希望當局和公眾都能關注近年大小事件對心理健康的衝擊,共同制定全社會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應對辦法。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09月18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