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變天,舉世矚目。不少人在討論阿富汗問題的時候,以外部勢力為最大因素(如美國撤軍),分析塔利班成功獲取政權的原因,指出一國政治動盪的背後是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的結果。然則,較少人從阿富汗的國內視角看問題,即從阿富汗一百多年的現代化進程來看,塔利班為何在今天再次「勝出」?這又意味着什麼?
阿富汗在過去一百年經歷了三次現代化的嘗試,而現代化的方向和進程是否擁有充分的社會基礎,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
早從二十世紀初開始,阿富汗已開始模仿歐美國家的現代化運動。其第一次嘗試是由阿富汗國王阿曼努拉汗(Amanullah Khan)在1920年代進行的一系列自上而下現代化改革。嚮往歐洲文化價值的國王阿曼努拉為自己修築了一座豪華龐大的歐式宮殿、改穿着歐式服裝,並頒布了新的憲法以保障婦女的教育權利、大量修橋築路、興建水壩。他還訪問歐洲列國,得到沿途各國輿論好評,被譽為「阿富汗的拿破崙」。但他的「變革」並未得到傳統精英階層和農民的普遍支持,阿曼努拉最後更因政變而被罷黜。
第二次嘗試則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蘇聯推動阿富汗以「阿拉伯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現代化,參照蘇聯模式,農村集體化、城市工業化,但最後也未能延續下去。第三次嘗試則是二十一世紀初,美國第一次打敗塔利班政權後,為阿富汗設計了一套參考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並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予新政府進行國防和安全工作,可是成效「有目共睹」。
三次現代化流於表面
從阿富汗的現代化進程檢視這段歷史,三次現代化的嘗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現代化的努力都流於表面,現代化的成果孕育了少量的城市精英,但未能真正惠及阿富汗國內的大部分人,尤其是農村人口。
阿富汗至今仍有約75%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並以傳統氏族部落作為社會生活的紐帶和効忠的對象。對這些部落的成員而言,他們難以從現代化的過程中受益,他們甚至認為現代化是對他們宗教和既有價值觀的侵害和腐蝕。因此,很多農村人口訴諸宗教原教旨主義來抵禦現代化的「侵蝕」,塔利班也在廣大的農村男性人口中獲得大量的支持。
不幸的是,阿富汗又屢次受到外部力量的干預。這些外部力量實際上進一步破壞了原有的上層社會秩序,加劇了社會的混亂狀況。
因此,無論外部勢力的政治意願再強大,也無法協助他們支持的新政府在國家建構(state-building)的過程中組成一個能凝聚整體國內社會的上層組織結構。這也是我們看到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反覆出現的問題。
因此,塔利班能夠重新掌權,很大程度上是其社會內部矛盾演變的發展規律,而不完全是由外部勢力的干預所決定的。而塔利班的「復辟」,反過來對國際關係有較重大影響。
美退場不等於華獲利
對美國而言,表面上最大的影響是他們喪失了一個原來由他們所支持的盟友政權,中亞和南亞滋生恐怖主義的可能性又復上升。實際上,此事件對美國造成的最大損失是對其向國際推行的價值觀論述和整體軟實力的的打擊。不但美國武力輸出民主政制的模式證實失敗,而且撤軍時倉皇拋棄跟隨自己的阿富汗人的情景會一直留在世人心中。
美國在阿富汗「退場」又是否對中國絕對有利呢?不少人將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簡單地看成一種零和遊戲,認為美國失去控制的地方則代表中國的影響力會增加。實際上,中國對待阿富汗問題的態度是十分謹慎的。
首先,中國絕對不支持阿富汗變成一個滋生恐怖主義的基地。其次,中國希望阿富汗能建立一個較為包容的政治架構,不要奉行激進的政策,避免引發新的衝突甚至內戰。在這兩點上,中美雙方的利益是重疊的,也是各方對阿富汗新政府的願望。
而俄羅斯同中美一樣,希望阿富汗和區內能保持長期穩定,並同時令到中亞國家在安全上會更依賴自己,保持俄羅斯的中亞地區的長遠影響力。
巴基斯坦的情況則比較複雜。上世紀九十年代,巴基斯坦扶持塔利班成長,希望能在鄰國阿富汗獲得更廣闊的腹地空間,為自己與印度的戰略性競爭做好準備。然而,2000年後塔利班分裂成為阿富汗塔利班(阿塔)和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巴塔成為巴基斯坦境內的一支獨立武裝力量,不受巴基斯坦政府控制之餘,更有普什圖斯坦的「建國」訴求,即希望統一分別存在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族人。因此,巴基斯坦與整個塔利班的關係愈來愈微妙,巴國政府對巴塔的發展亦須更加警惕。
巴國警惕 印度成輸家
印度則是繼美國之後,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的又一輸家。印度過去20年對原阿富汗親美政府投資不少,目的是平衡巴基斯坦對塔利班的影響力。美國於2011年出台的「新絲路倡議(The New Silk Road Initiative)」更是希望把中亞的能源儲備通過阿富汗供應予印度等南亞各國。塔利班的上台使印度喪失了區域內的一個盟友,打擊其區域影響力。
阿富汗問題一事牽連甚廣,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希望該國繼續動盪,甚至輸出恐怖主義。若然外部力量在過去一百年來亦未能協助阿富汗走上長期穩定的現代化進程,或許是時候阿富汗國內力量探索自己的現代化之路,為自己國家、區域以至世界的和平負上最基本的責任。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8月25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