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吳康民
美國和古巴外交關係破冰,準備恢復邦交,是當前國際上一大事件。這使我回憶起十六年前,旅遊古巴自由行的一些往事。
我在一九九八年暑假,作了一次西半球近五十天自由行的壯舉,主要旅遊美、加、古三國。
美加不是第一次去,簽證一般順利,但古巴之行,從簽證到旅程,都頗曲折。
因美古關係惡劣,古巴航機不得飛越美國境內,因此由多倫多機場起飛的古巴航機,要繞過美國國境,花的時間較長;況且古巴航機,是俄製的LL-62M的舊式航機,比當年現代化的航機要落後二十年。出發和到達,都要花許多時間。出發時的古巴航線櫃枱,竟要折騰一個半小時,才能發出登機證。
到達古巴華倫特勞機場,機場雖新,但工作人員效率奇慢,又折騰了一小時左右,才能登上旅遊車。到了旅行社安排的酒店,竟然沒有晚飯可吃,只能嚼幾片三文治了事。
不過到哈瓦那(即夏灣拿)的幾天自由行,便是饒富趣味,對了解古巴民情、政治情況、華僑生活,頗有幫助。
特別是去參觀華僑主辦的《光華報》以及中國城,與報館職工及一些老華僑交談,對了解古巴國情和華僑僑情頗有幫助。
十九世紀中葉,西班牙統治者在中國招募一批批的契約工,經過一百三十多天的航行,到達古巴後,便被殖民者以奴隸的價格拍賣給種植園主,在甘蔗園、煙草園、咖啡場當苦工。他們受盡折磨,許多人含冤去世,現在的華人,已是他們的後代,不少和當地人結婚,並不懂中國話。
但即使如此,哈瓦那仍有一個大大的「中國城」牌樓;有一個規模頗大的「劉關張三義堂」的會館;有一張華文的《光華報》,用古老印刷機排字印刷,每周出版三期。對此,我們十分感動,紛紛向該報捐款,未知該報能維持至今否?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5年3月2日
原圖:互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