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納才需良策
香江納才需良策

能夠持續吸引人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保持繁榮富裕的重要條件。以美國為例,作為「文化大熔爐」,其過去稱霸世界數十年,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至關重要。同樣,從一個小漁港搖身一變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成功絕對有賴於這裏的「人」。由轉口貿易港,到工業城市,繼而成為金融中心,香港不斷適應宏觀環境的變化,並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而在這個過程中,各類人員不斷湧入香港,香港亦由1945年的不足80萬人口,上升至目前超過700萬。


然而,過去20年,香港在吸納人才方面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例如2003至2012年間,入境事務處共批准了近60000宗「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申請,惟當中只有12%最終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特區政府於2018年6月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TechTAS),透過簡化簽證程序便利本地科技公司聘請全球創科人才,設下「每家公司每年輸入人才的配額不多於100個」的上限。惟截至今年2月,計劃推出近三年來,只有224人在計劃下獲批入境簽證。


內地近年來在資訊科技等產業的發展上突飛猛進,在許多領域建立起自己的優勢。成功的背後則是內地人才政策的三張王牌:財稅減免、安家津貼、產業配套。


第一,財稅減免。這本是香港最得意的領域,很多朋友認為有「低稅」這張牌在手,香港走遍天下都不怕。稅率較低確實是香港吸引人才的最大優勢,但近年來內地多個改革試點地區,包括附近的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在內,都針對鼓勵行業,例如訊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業產業等,出台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這些行業中,稅率是與香港看齊的。同時,針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政府按內地與境外個人所得稅負差額給予補貼。


減稅安家與配套


第二,安家津貼。內地很多地方都對落戶當地的碩士、博士畢業生發放現金津貼和住房優惠。深圳市出台了名氣頗大的「孔雀計劃」,各級政府針對高層次人才的現金補貼最高可達300萬元人民幣,並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待遇政策。相對而言,香港的生活和居住環境狹窄、成本更高,又無任何支援措施能夠給到這些人才,一隻隻「孔雀」就這樣飛過香港,安家深圳。


第三,產業配套。上海的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都出台了一系列吸納龍頭科技企業的優惠政策,取得了不俗的成效。著名的例子有美國科技巨頭Tesla在上海設廠,上、下游供應商很快匯聚,相關的產業鏈和人才庫在數年間就在當地形成了。產業是人才的舞台,深圳能成為中國的矽谷,騰訊、小米、大疆、華為等能在深圳創業、成長、壯大,其產業優惠政策的傾斜是關鍵,沒有演出的劇場又談何吸引舞蹈藝術家?


相較於內地人才政策的優惠力度之大和覆蓋範圍之廣,香港在人才的支持政策上顯得亮點不足、力度不夠。國家發展一日千里,香江納才亟需良策。


第一策,應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聯動。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比上海和廣東優勝。可以將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會的優勢,與珠三角的大市場和大空間相結合。國際人才留在香港,既可以享受香港優勢,生活上也有廣州、東莞等更大的腹地可供選擇。要達到這樣的政策目標,政府要繼續加強與大灣區的基建聯繫,特別是鐵路連接。如果整個大灣區形成了這樣的氛圍,下一步可以借鑑「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遊證計劃」(APEC Passport),為在香港的國際人才配備「大灣區通行證」,令到其往返大灣區其他城市更加便捷。


扶持產業 政府蝕頭賺尾


第二策,應是加大在扶持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先行投入。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轉變思路,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當下的支出和未來的收益。現時一家企業或團隊走來香港,政府表面上歡迎,但土地需求不能滿足,要公開競投;資金需求不能提供,初期投入可能有五年到十年沒有錢賺,如果又無政策支持,大多團隊只能望而卻步。不妨借鑑內地城市甚至越南的做法,加大短期的投入,給予其土地、水電使用成本的減免。其帶來的人才、管理知識、資金、技術、商業機會、稅收收入、就業機會,長期將給社區和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正所謂「蝕頭賺尾」,前面好似輸,但後面賺。


第三策,應是加大教育投入,吸引本地培育的專才和畢業生留港發展。專才和科技人才不同工商界,工商界父輩的資產孩子可以傳承,而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卻不能繼承,只有通過持續的訓練和實踐才可以培育專才。香港如果在這一方面長遠發展,需要持續加強教育投入,在專才的培訓等方面做功課。以色列人經常說知識是「可攜帶的財富」,知識、技能、創意等永遠用不完。如果香港能夠提供機會培訓本地人才、吸引畢業生留港發展,將可以與吸納國際專才「三足鼎立」,極大程度上助力本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加強社會的流動性,給予社會更多活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指出,人才是新加坡的「唯一資源」,因此,國內選拔人才的機制、羅致全球優秀人才的政策是新加坡政府最重要的一項治理方針。人才工作實際上是一種長遠投資,我們應該對一切有利於香港發展的資源張開懷抱、主動招手。香港各界人士應有此意識,更為積極主動地制定吸納和培育人才的政策。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08月18日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9
好正
4
心心眼
3
好好笑
3
令人傷心
3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 acp4711@yahoo.com.hk
    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Yes
    • acp4711@yahoo.com.hk
      acp4711@yahoo.com.hk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