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顧敏康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今年7月16日「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上發表的講話,是對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香港工作一系列重要論述的深入解讀,是代表中央向香港釋放的重大政治和政策信號。夏主任的講話信息量巨大,本文主要聚焦香港的民生問題。
夏主任在講話中不僅對香港管治者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而且將解決民生問題作為考核管治者的重要指標之一,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管治者要「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做擔當作為的愛國者。具有戰略思維和宏闊眼光,注重調查研究和科學決策,勇擔當、敢碰硬、善作為,逢山能開路、遇水能架橋,消除影響香港社會政治生態好轉的各種痼疾,衝破制約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種利益藩籬,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不斷提高特別行政區治理能力和水平」。第二,管治者要「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樹立市民至上的服務意識,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特別是要聚焦廣大市民關注的事,花大力氣採取務實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以施政業績取信於民」。
解決民生問題才能解決人心問題
那麼,管治者要如何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呢?筆者認為,其關鍵就是管治者要具備主人翁精神和「勇擔當、敢碰硬、善作為」素質。換句話說,管治者不能僅有「做好呢份工」的思想,而應該具有治理者的視野。所謂敢碰硬,就是要在解決兩個問題方面動真格。第一是必須大膽改良現有資本主義制度的不足之處。不少作者已經指出,「五十年不變」不是指香港行使的資本主義制度僵化和教條地維持着,更不是要求香港延續回歸前的政策,不需要反思與改革。第二,要開拓土地資源解決住房問題,必然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一個好的管治者就要敢為和善為,堅決頂住壓力,合理平衡私人利益與大眾利益,大膽動用香港法例第124條《收回土地條例》開拓土地資源。如果沒有這種解決住房問題的勇氣,又如何能夠做到徹底告別劏房和「籠屋」?又怎麼給年輕人希望?
管治者不僅要體會市民之苦,而且要敢於解決市民之困。具體來說,就是要敢於改革香港不公平分配結構,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和住房條件,就是要讓市民切實感受到香港經濟發展的成果,讓他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只有這樣,市民才會跟政府「一條心」和「擼起袖子加油幹」;才會一心一意支持政府施政,給管治者足夠的民意基礎和底氣。
想當年,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先生高瞻遠矚,提出宏偉的「八萬五」住屋計劃,但因為遇上金融風暴和社會環境不好,導致計劃夭折。看現在,中央「組合拳」出手,訂立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香港開始由亂及治、開啟良政善治的新篇章。中央不僅要求管治者解決民生問題,也給他們敢於施政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最後要指出的是,中央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初心和決心從未改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香港不會也不應缺位。無論是改革開放,推動「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多年累積的優勢依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一國兩制」下國際金融中心獨有的魅力和經驗,值得內地其他城市學習借鑒。但是,香港要繼續保持這種優勢,就需要選拔「勇擔當、敢碰硬、善作為」的愛國愛港者解決民生問題,更需要市民同心協力共同建設香港。唯有如此,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才會繼續璀璨。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21年8月16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