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由中小企到人才培訓也涵蓋在內,包羅萬有。筆者對支援創新和科技產業、初創企業的措施感到欣喜,惟擔心政府若不改變思維,未必能真正幫助業界。加上特首在施政報告所提的三億元青年創業基金,在預算案中暫未見蹤影。此外,對於產業升級及互聯網化、發展電子商貿及配套,只有口頭鼓勵,未聞具體建議。筆者認為,預算案不但要為未來作金錢上的儲備,也要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增值作準備。對於這份遠見欠奉、態度保守的預算案,希望政府能具互聯網思維及可持續發展的遠見。
雖說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提及有意發展金融科技,可惜股權眾籌在香港仍未合法,電子交易條例○四年後從未作過修訂,在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的情況下,香港在這方面已遠遠落後於形勢。記得兩年前金管局已就第三方支付向業界諮詢,現在未有進一步消息,在互聯網金融商機飛速發展的今天,政府仍未注意到這將會長遠影響到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及要作出研究與準備。即將成立的督導小組未嘗不是亡羊補牢的做法,小組必須加快步伐工作,以盡快得出結果及未來執行方案。
預算案亦提到改善本地初創和科技企業的生態環境。現在在補資金(引進投資者、融資等)總算有點眉目,但如何補市場、如何培育發展優秀創科人才,其實未算有具體定案。
政府的眼光其實要放在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後,這樣經濟才能持續發展、保持活力。如果我們欠缺長遠目光,沒有為產業增值、人才擴容,我們就會如財爺所言:「我們的下一代,將要為我們今天的短視承受代價。」希望財政司及相關部門能有所警惕。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2月27日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