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青年流動問題,固然非簡單三言兩語可究其成因,但要解決這個社會缺乏流動機會的方法只有兩個,一是加大年青人福利,二是扶植新興產業,提供機會給予年青人。前者是魚,後者是漁;前者只能應付一時之需,但不能持續;後者可以持續,但要做得到,則必需要有長遠的規劃。
現時香港的主要產業,因多年發展,已有既得利益者,年青人要再插一腳,除非是在該行業有龐大人脈,即可能家族本來已是該行業的一份子。另一個可能是有巨額資金支持,即家中有錢,可以資金去彌補行業人脈、知識等各方劣勢,方有可能於現有行業插旗。大部分年青人都沒有這些條件,因此不開發新的產業,讓年青人看到新希望,下一代持續對香港失去信心,對香港整體發展將會帶來莫大傷害。
相比起年長者的經驗,年青人的優勢在於創意及對科技的追求,政府要為新一代開發新產業,應以這為大方向。現時香港政府有創新科技署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但看看香港一路以來創新科技的發展,實在很難不質疑這兩個部門的成效。本來創新及科技局是新嘗試,但可惜反對派因對特首不信任而將計劃拉倒,現時反對派是對人不對事,縱然政府準備再次闖關,在現時的政治氣氛下,要立法會通過成立創科局基本上沒有可能。
有反對派議員認為拉倒創科局是小勝利,但在不斷指創科局的申請內容空洞時,卻未見他們提出如何發展新產業。現時情況下,這些反對派有必要負起政治責任,提出其他新興產業的可能性,否則難以向科技業界甚至全港市民交代。
當然政府亦應該要表現決心,既然已決定發展創新科技,雖然此次創科局未能通過,但不要忘記現時亦有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負責。政府不妨考慮先將此委員會升格,由特首直接負責,並以基金形式為其撥款,因短期及中期的政治氣氛緊張,此委員會的運作可以作為長遠成立創科局的先導計劃,如果委員會能對有關範疇作出貢獻,政府在將來亦會有更多籌碼去成立創科局。
創科局被拉倒只是序幕,現時建制派及反對派的著眼點均為本年年尾的區選,預期在區選前兩派都不會輕易改變現有立場,以免對區選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因此未來一年的政治氣份將不會有所改變,直到區議會選舉結果出現後兩個陣營才有可能會調整姿態以應對來年立法會選舉。在以上各個客觀環境下,政府的最好方法,就是將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升格及對其撥款,為未來建立創科局作準備,而非再一次盲目闖關。
原文轉載自《橙新聞》 2015年2月18日
原圖:takungpao,互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