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香港發展論壇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的王紹光教授和來自上海的李世默先生討論中國和香港民主的發展,王教授對世界民主制度和發展有深入的研究,不是一般「民主至高無尚論」的學者可以比擬。而李世默雖以投資為本業,但他的政論備受關注,甚至是中國大陸政論界的網絡紅人。
在論壇開始之前,跟兩位先生作了一個預備討論,特別提到一個現象,就是中國大陸在近年愈來愈少講「接軌」, 「接軌」一詞,雖然不是銷聲匿,但已經是漸行漸遠。
王紹光教授在2008 年,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叫〈「接軌」還是「拿來」〉。在「接軌」一詞叫得高唱入雲時,王教授已表異議,認為政治制度必須適切當地的客觀情。而事實上,世界的政治制度五花八門,根本沒有一個通例和客觀標準。所以政治制度發展,不可以以哪個國家為目標,而「接軌」就正正是以某國某制度為目的地。所以王教授的觀點,是政治制度不可能以「接軌」為原則。相反,外國經驗可以參考,但以本地實際情為主,把適合國情的「拿來」一用。
美國失光環接軌論失市場
在某一段時間,整個北京的輿論界和學術界,都是沉醉在這種「接軌」論,結果是高潮過後,愈唱愈缺市場。原因之一當然是經不起考驗,就算不是社會和政治制度,中國也會以自己的經濟利益為依歸,某些範疇,提出自己的標準,比盲目接受和跟隨其他國家和市場的標準更合乎自己的利益。至於社會和政治制度,就算當時「接軌」有心,但也得在實際上可行。在實際上證明利大於弊,又或者得到預期效果,才可以再往前走。
「接軌」在大陸高開低走,漸失市場,不但是在推行過程遇到種種問題,更主要是美國這個原先被認為「止於至善」的民主選舉政治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制度失去光環,光輝不再。模仿是人類很原始的本能,教你發財的,當然是億萬富豪才足以取信於人。美國可以讓人家去「接它的軌」,當然是在於它綜合國力的強大,尤其是冷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霸權。美國這個「止於至善」的發展終點站,自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趨之若鶩的「接軌」目標。但美國自2008年出現次貸危機之後,不但綜合國力大幅下滑,而且在體制上的問題和缺點,也盡現人前。美國沒落論不絕於耳,就算不相信美國的光輝歲月一去不返,但美國已經無法再成為不容質疑的絕對模式。
弱政府被不斷拖後腿
曾經以歷史終結論而聲名大噪的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在2011年也在《金融時報》撰文,認為美國民主無法再引導中國(US democracy has little to teachChina),福山行文少不了有點晦氣,就算不是講反話,也是有點不情不願。但無論如何,福山自己也承認,美國自己在國內經濟搞得一團糟,很難再以自己作為模範,向中國說三道四。所以福山的潛台詞,就是叫美國自己要首先爭氣。
李世默月前在清華大學以〈今天我們評價中共〉為題作公開演講,題雖然只是說要評價中共,但實際卻是綜論當今政治制度的衰敗。他引述了福山最近的兩本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福山指現代治理需三大因素,一是強政府,二是法治,三是民主問責;而美國現時面對的困境,正是強法治、強民主、弱政府,在亟需改革的社會中,弱政府無法推行任何改革,利益團體不斷利用制度內的否決點來拖政府後腿,結果美國政府面面受敵,美國的問題得不到適切地解決。而福山對美國現的評價,其實也是香港困局的一個寫照。
現時香港的泛民主派,天天只是講民主,但卻不講管治,以抽政府水為己任。好的不學,就是學拉布,拉布就是民主。結果大家都只是為拉布而活,香港政治首先跟拉布「接軌」了!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2月18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