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莞鐵三角 打造創科產業鏈
港深莞鐵三角 打造創科產業鏈

本文作者為

張志剛/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方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

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等是世界上做得最出色的城市之一。但在創新科技方面,發展得卻較為滯後。香港並不缺資金,也不缺人才,需要的是鼓勵科技產業化的機制,以及如何用好全球科技資源和臨近香港的珠三角的科技產業鏈。

設立創新及科技局是香港科技產業再出發的一個重要機會。

香港科研人才 深莞生產基地

香港雖然現在科技產業規模不大,但其實在珠三角的科技產業鏈中已經發揮了重要角色。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訪問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創辦人是於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汪滔,其員工主要為25歲左右、於香港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

其研發成果包括多旋翼飛行器及一體化飛行相機等。而其營運模式是於深圳作研發,在東莞進行零件生產,並於香港處理法律、財務、會計等事宜。事實上,該公司於2006年只有數名員工,但至今卻擁有接近2,000名員工,一年營業額達30億元,並預計於2015年在香港上市。由於大疆公司成長極快,金融界人士估計其市值將超過1,000億。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例子說明了香港在科技產業鏈上的獨特地位。香港本身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可為自身及鄰近地區提供科研人才。而香港鄰近科技研發成熟的深圳和生產製造基地的東莞,其專業服務業可為內地的科研企業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服務,壯大其綜合力量。

香港、深圳、東莞以至整個大珠三角正好形成創新及科技的產業鏈,該產業鏈的發展也會為這些地區提供更大的發展動力。

吸外國科企 來港進軍內地

近年以來,內地科研企業銳意招聘國外人才,充實其力量,開拓外國市場。相較於深圳,外國人才及其家庭對香港的語言、文化、法制、教育環境可能更為適應,例如香港有不少國際學校及居於世界前列的大學,他們不用花太大力氣處理子女的教育問題。內地科研企業若在香港設立分部,對這些外國人才應有更大的吸引力。這對於香港和深圳而言是互利互惠。

而對於外國科研企業來說,在香港設立分部可成為跳板,利用香港與大珠三角的科研聯繫,開拓內地的龐大市場。

最近的一個事例是負責評審諾貝爾醫學獎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於香港成立瑞典之外首個科研中心。香港中心將會吸納30名世界級科學家進行科研,一部分會來自卡羅琳醫學院,亦會進行全球招聘,希望打造頂級水平科研中心,其實早在香港與卡羅琳醫學院接洽之前,新加坡就積極聯絡這間醫學院,希望其在新加坡設立基地。但卡羅琳醫學院最終選擇香港,最重要的是看中內地的市場規模和潛力。

港做超級聯繫人 集中外才金

香港應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鞏固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把國內外的資金、人才、技術、資訊等有效地聯繫起來。創新及科技產業正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雖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設有通訊及科技科,但是該局涉及的業務範疇龐大,包括開拓貿易及商業業務、締造方便營商環境、促進旅遊業發展、加強香港與珠三角的服務業及製造業的合作等。更為理想的政府架構是設立專門的政策局處理創新及科技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香港本身對創新及科技產業有一定投入,例如建立科技園、提供研發基金等,但是缺乏具針對性的產業引導。設立創新及科技局有利作出長遠規劃,並集中資源,協助打造大珠三角的創新及科技的產業鏈。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5年2月12日

原圖:takungpao, 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