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識地理資訊系統(GIS),總與交通出行、城市規劃、環保執法、天災救援等有關,不過除了地球事務,在探索外太空上,它其實也大派用場。
中國在探測火星上進步神速,是後起之秀;美國在這方面則有多年經驗。美國太空總署(NASA)20年前已展開火星探測工程,當時派出「2001火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衞星,收集大量火星地貌和地表礦物資料,以研究是否有生命跡象;而NASA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也在今年2月抵達火星。
可是,火星上滿布鋸齒狀的岩塊和巨石,為毅力號的實地勘探增添難度,因此,事前精心策劃必不可少,NASA和轄下的火星科學實驗室(MSL)使用GIS軟件,結合3顆環繞火星多年的遙距傳感衞星所得圖像,加強對火星多樣化地形和複雜地理環境的了解。首要任務是掌握預期的「着陸橢圓範圍」(landing ellipse)──它可以非常廣闊,例如2008年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的着陸橢圓範圍就有100公里長、19公里闊。團隊透過GIS建構了覆蓋着陸橢圓範圍達85%的地圖,讓進入、下降和着陸得以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從火星上的通道和峽谷看,許久之前它曾有大量水流,MSL要更詳細探究火星的歷史、演變過程,以及是否曾有生命存在,故毅力號除了需要降落在地質豐富兼地形相對平坦的區域外,行走路線也應是最少障礙物;此外,科學家冀研究岩石的礦物成份、水的存在與溫差等,從中尋找火星上潛在的生物,上述任務都透過GIS軟件ArcGIS的電腦算式協助完成。
5月底月全食現象吸引了上千名香港市民聚集在海旁觀賞,可見大眾對天文不乏興趣。現時,有意一窺火星的人也可登入網站https://explore-mars.esri.com,跟火星3D圖互動,既可嘗試量度不同地形,譬如某一隕石坑的大小和海拔,或者揀選地球上一處地方,例如中國地圖放在火星3D圖上,對照兩者比例,大家應會驚訝火星原來比地球細小。
這一切皆有賴GIS的可視化功能,讓高深科技走入民間。香港的年輕人更可親自體驗這個先進科技,因為自2016年開始,全港中小學校可免費享用GIS專業軟件。這個名為Map in Learning的計劃,推出至今已有200多間學校參加,受培訓的老師和學生累計超過1500人。我期望今後有更多學校參與計劃,以提升年輕人的多元智能,令他們的創意能夠盡情發揮,說不定更可為人類探索外太空帶來劃時代突破。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6月8日
原圖:中新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1****08
3年前+85291****08
3年前+85291****08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