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提及政府近期一系列混亂的防疫抗疫措施飽受詬病,例如因染上變種病毒的印度男子及其親友導致全港恐慌及外傭強制檢測,卻遲遲才宣布禁止印度等高風險地區的客機抵港;酷暑之下撤離變種新冠病毒確診者所住的7幢大廈近1000戶居民到隔離營,卻不能提供乾淨食物等等……原本以為變種病毒恐慌告一段落,政府已經汲取經驗教訓,沒想到近期卻「更上一層樓」,由「朝令夕改」變成「午令夕改」,令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備受打擊。
22日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上,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宣布,因應廣州市荔灣區出現個案,整體廣東省將被納入中風險地區,身處廣東省的港人23日起不能以「回港易」免隔離政策返港。按此措施,入境前14天內曾到過廣東省的香港人馬上變得不符合「回港易」的要求,抵港後須接受14天強制隔離。但當晚10時政府突然再發新聞稿,公布廣東省並未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回港易」計劃的安排會暫時維持不變。
粵「回港易」事件令人咋舌
首先確診的一宗案例只是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之一的廣州市、廣州市11區之一的荔灣區、荔灣區其中一條街道的一個社區的一位居民。因此而立即縮緊整個廣東省的隔離措施,政府是否經過理性的考量?如果比較澳門的反應,澳門只是要求在入境前14天內曾經到過廣州市荔灣區該社區的人士須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檢疫,港澳政府高下立見。再看港府對待國外地區的標準,5月13日起若已經接種兩劑疫苗人士,來自新加坡、澳洲及紐西蘭等低風險地區的檢疫期可縮短至7日。若按照對待廣東的「嚴謹」標準,對從外國來港的人士不是太寬鬆嗎?雙重標準、多重標準可見一斑。特首近期與廣東省官員開會還表示期待能回應市民迫切的通關期待,如此措施,如何通關呢?
政府擁有遠多於民間的資源,防疫抗疫措施不能如機械人不懂多方考慮,更不能道聽塗說,將未經深思熟慮的決定公告社會,而是要綜合考慮,融合社會、經濟甚至政治等多個方面的考量,聽取專家、醫生的意見,基於科學證據才做出判斷,然後向社會宣布,之後才能有效執行,令市民對政府的決策有信心。因為廣州市一個確診個案就封閉整個廣東省,明顯是過分反應,過猶不及。內地是香港最大的經貿和社會發展夥伴,將近兩年,兩地仍然未能恢復正常的人員交往,兩地的商務人士和家庭怨聲載道,依靠內地客源或供應的行業叫苦連天,政府如此施政,經濟如何復甦?希望政府能清楚讓社會解疑釋惑。早前政府宣布研究實施「來港易」(即在內地的非香港居民來港免隔離)的可行性,現在仍然是只聞樓梯響,何時可實行?
措施混亂 通關無望
如筆者早前呼籲的一樣,希望政府可以成立專責小組來組織防疫抗疫。這個小組需要有司長級,甚至是行政長官親自領導,集合一眾專家學者等的智慧,做出合理決策,制定切實可行、有效的措施。如果出現任何錯漏,必須真正的負起責任。
中央已經明確指出防疫抗疫工作是本港的「頭等大事」、「中心任務」。防疫抗疫一年多,無本地確診的天數仍然不能達到連續14日,如果政府再不重視,疫情只會沒完沒了,本港的社會和經濟困局見不到曙光。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5月29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