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白露
馬雲來香港開講,並宣布成立10億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以非牟利形式支持香港年輕人在阿里旗下平台上創業。馬雲並勉勵香港年輕人,「機會是均等的」、「少抱怨」、「相信樂觀」。從這樣的名人口中,聽到這些正面的說話,無疑是令人振奮的。
除了阿里巴巴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外,香港還有不少的創業基金,例如今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成立3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香港青年協會的「一元月租助青年創業」、「創業投資夥伴計劃」、恒生銀行的「恒生青年創業計劃」、恒豐銀行的「滙豐青年創業大獎」、「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的「《伴你啟航》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數碼港、科學園、李嘉誠、太古地產等都有扶持創業的計劃。
不得不承認,創業能刺激成長,在創業路途中,可以學習的東西多的是,上至經營策略、財務融資、市場推廣,下至人事管理、公司雜務等,各方面都是一個專業,各方面都可以見到自己的不足。要青少年快速成長,創業的確是一個好方法。
不應一味標榜創業
創業無疑能加速青少年成長,在資金充裕的社會下,要創業不難,要使之可以發展並生存下去,才是整件事的難度所在。資源方面,政府應分配一半作為創業資助金,另一半資源預留作創業扶持金,兩者同樣重要。當中包括有償制的一對一師徒制,以及其他培訓周邊配套。作為扶持性質的師徒計劃,必須要是有償的,並設成效指標,青年在欠缺經驗及人脈的情況下,創業能否成功,明師的指引十分重要。雖云不能要求每個創業申請都成功,但亦不能容許太多的失敗,審批基金的單位要對成功率負上部份的責任。如果以為只提供資金便能解決問題,那就是對納稅人不負責任。
話說回頭,創業其實只是人生職業生涯中的其中一條出路,除資金、經驗、人脈外,還需要有適合創業的開拓進取型性格。成熟健康的社會,人各有志、各有分工、職業無分高下,政府亦不應一味標榜創業,以免打擊專心打工者的士氣。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轉載自《新報》 2015年2月10日
原圖:crntt
評論
Queenie Lau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