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創科過江龍」
香港需要「創科過江龍」

特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並推出相應措施刺激香港的科研投入。2017年,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承諾將香港的科研資金投入提升到本地生產總值的1.5%,並為本地企業的研發開支提供3倍扣稅的「超級稅務優惠」。然而,2015至2018年,本地研發總開支佔本地GDP比例一直徘徊在0.8%左右,而2019年最新的數字亦只微升到0.92%。按目前的增長速率推算,2022年難以達到1.5%的預期目標。到底香港的科研投入面臨什麼問題呢?


對香港的情況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先看看亞洲其他地區的科研資金投入情況。在中國內地,2019年的科研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23%,當中,非政府(主要來自企業)的投入佔總科研資金投入的80%,而政府資金只佔20%左右。而在大灣區城市中科研資金投入排名第一的深圳市,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達1328億人民幣,佔該市本地生產總值高達4.9%,經費總額是香港同年本地研發總開支的5.6倍。深圳更有超過90%的科研資金投入來自企業,只有少於10%的資金來自政府。


在台灣,2019年研發經費佔其本地生產總值達到3.5%的歷年高峰,當中超過82%經費來自民間,政府部門佔比不到20%。科研實力強勁的南韓,2019年研發資金投入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64%,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以色列。而南韓企業投入的科研資金亦佔總量的超過76%,政府及公共機構佔約21%。


從上述數據所得,我們可以總結創科產業強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趨勢:來自企業的科研資金投入「佔大份」、且均高於75%,而政府資金投入只會佔約兩成,甚至少於兩成。


而香港目前的科研資金投入則有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特區政府所投入的科研資金佔本港總開支近50%,這與上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發開支構成有明顯差異。2020年,特區政府的科研資金投入約佔香港本地GDP的0.4%;但我們看一看深圳的數據便會得到驚人的發現:深圳市政府的科研資金投入居然也只佔其本地生產總值的0.4%!由於深圳與香港的經濟體量差不多,所以實際上兩地政府在科研資金的投入上差別不大,但兩地研發資金投入總量則差天共地。


問題的癥結在於香港在企業方面科研資金投入少,而這個問題正正與香港的產業結構直接相關。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2019年,香港服務業佔GDP的93.4%。當中,又主要集中在金融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服務業(律師、會計師、測量師等)、消費類服務業(旅遊、飲食、零售等),然而,這些行業對科技的要求不高,亦沒有太大的興趣投入資金進行科技研發。


最佳選址新界北


政府統計處《香港創新活動統計》的數據顯示,只有約2%的工商機構單位在2019年有仍在進行中的創新活動。而在沒有進行創新活動的工商機構單位中,92%表示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市場或行業情況,因此暫無需要(進行創新活動)」。因此,儘管有稅務優惠的誘因,本地企業依然較少投入科研資金,因為他們確實沒有這個需要。即使是在已經遷移到珠三角地區的港資製造業公司,其大多數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科技沒有很大的需求。


第二,特區政府雖然在科研投入「佔大份」,但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及其轄下的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對本地大學科研資金進行撥款。但科研相關資金只屬於整體教學和研究資金撥款的一部分,教資會在考慮政府整體的經費調配時,更傾向於以香港高等教育的高質素和策略性發展為首要考慮,使得最後應用於科研項目的資金撥款並不具備產業導向的性質。目前,特區政府與科技有關的政策撥款仍散落在不同的決策局和政府部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發展本地創科產業的統籌能力。


香港要大力發展創科產業,最大的問題肯定不是「唔夠錢」,而是由於香港的產業結構本身導致本地企業缺乏動機和動力進行科研的投入。科技產業發展就是需要由企業主力推動的,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案例都一樣。因此,面對香港當前產業結構的現實,需要引入大型科技企業在本港設立研發中心,從而增加企業對創新技術的需求,帶動香港的技術轉移和商品化,促進本地創科產業發展。香港要實現科技產業化,解決方案必須由本地的核心問題出發,而不僅僅是從資金調配和管理的層面作出微調。


如果要吸引大型科技公司研發中心落戶香港,可參考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方式,直接引入相關的產業項目。目前,科學園「先起樓、再招租」的方式未必能為香港帶來我們最需要的產業項目,因此,建議通過特別的政策支持,與指定的大型科技企業直接洽談,並為其提供土地、人才及資金設備跨境便捷流動等配套支持。


香港亦必須為創科企業的研發中心提供充足的土地資源。當中,靠近深圳、位於香港邊境的新界北實屬最佳選址,尤其是皇崗口岸、羅湖口岸港方出入境大樓搬遷到深圳一側進行「一地兩檢」之後所騰空出來的土地、文錦渡口岸南面,以及蓮塘/香園圍口岸南面的土地片區。新界北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借助深圳強勁的產業實力和完整的創科生態鏈,有望為本港帶來科技引領的新高增值產業,打造香港「國際創新科技走廊」。


香港於上世紀「魚躍龍門」,一舉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成功吸引大量「過江龍」到香港「搵食」。今時今日,香港要打造自己的新定位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不能把目光只放在我們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內,而是必須製造有利條件,吸引更多的「創科過江龍」。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5月19日


原圖:政府新聞處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好正
4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